儿童观与教育_丁道勇

儿童观与教育_丁道勇

ID:39058231

大小:448.9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4

儿童观与教育_丁道勇_第1页
儿童观与教育_丁道勇_第2页
儿童观与教育_丁道勇_第3页
儿童观与教育_丁道勇_第4页
儿童观与教育_丁道勇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观与教育_丁道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视点本文摘自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ljyxb.com儿童观与教育笮丁道勇摘要: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童年期的独立。这种儿童观与现代教育勾连在一起,呈现为一种相伴生的历史现象。基于此,现代教育的可能性和限度可以从儿童观的角度获得说明。但是,已有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从时间维度还是从地理的维度来看,儿童生活的样态从来都是多样的,不同人群的儿童观并不统一。现代教育在儿童观上的基本假设值得继续讨论。在前现代时期和前工业化地区盛行的教育形式,在儿童观上与现代教育有根本不同的选择。这种儿童观、教育观是具有典范意义的历史概念。关键词:儿童观;童年;教育观

2、念;学徒制DOI:10.14121/j.cnki.1008-3855.2015.z2.005稚嫩,但是已经充分地混合在成年人中间了。这种关①一、童年概念的时间维度与地理维度于儿童生活的安排与现代社会明显不同。在现代儿儿童!一个慰人的,甜蜜的,充满着世界底一切童观的指导下,童年在婴儿期、幼儿期以后继续延伸希望的名词!残酷的,粗暴的生活,已经把我们陷入了很久。今天,人们相信儿童应该以特殊的方式来对失望之境,常常使我们怀疑人性到底能否提高到它待,因为人们普遍相信儿童不同于成人。这种观念把底单纯的物质关系底上面,但是维持我们仅能梦想儿童从社会生

3、活中独立出去给予差别对待。这在教到的事物底实现的最高希望的,却是儿童。一种更育、法律等领域都有体现。当然,在没有童年概念的公正大度的,富于和谐美丽的健全的人性,多分是坚社会,父母也会对儿童有舐犊之情。但是,当时的人[1]固地生长在幼小的儿童底纯洁的心里的。们并不认为儿童有特殊天性,至少不认为儿童与成这段话热情颂扬了童年的美好。童年与肮脏、粗人的差异足以将二者区分开来。暴的成年人生活形成强烈对比,是寄居人性的最后的从地理维度来看,儿童观有明确的地域特点。保护区。这种儿童观在今天很容易为人们接受。许多《童年的世界史》(Childhoodin

4、worldhistory)一书为做父母的感到自己再苦再累也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我们提供了这个判断和相关证据。在狩猎与采集占的生活环境。孩子是他们生活中的一切。“为孩子攒奶主要地位的社会,和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社会,与工[3]粉钱”成为勉励自己勤苦工作的口号。但要知道,儿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在儿童观有巨大差异。现代并不总是被这么看待的!儿童观在演变之中。版本的儿童观并不能描述全世界不同地区的状况。从时间维度来看,童年概念有较为明确的起点。我们甚至不能预期,现代儿童观能够在世界不同地这就意味着,在这个时间点前后人们的儿童观发生区陆续得到实现。例

5、如,家庭规模的缩小就是现代儿过转折。《儿童的世纪》(Centuriesofchildhood)童观得以出现的重要条件。在农业社会,往往一个家(1962)这本书,最重要的判断就是认为童年概念并庭有5-7个孩子。在这样高的出生率下,要求父母不是从来就有,而是一个社会性的建构,有时间节给孩子提供充足的食物、衣物以及支付医疗、教育费②点。在没有儿童概念的时代,儿童一旦脱离母亲、保用是相当困难的。儿童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家庭经济[2]姆的怀抱,就马上进入了成人社会。尽管他们还很生活的贡献者。改变这个状况,同时要求减小家庭规丁道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6、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26-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投稿邮箱jljyxyzz@163.com模、降低出生率,而这些又与避孕技术的发明和应人的共识。与此相适应的,童年生活得到人们的普遍用、堕胎技术的发展、营养卫生条件的改善、儿童死关心,儿童教育成为家庭生活的一大主题。亡率的降低、地区政治的稳定等都有关联。所以,不二、现代儿童观与教育同发展水平的社会在儿童观上的差异更应被视为类型差异,而不是水平差异。实际上,现代儿童观在另尽管从时间和地理的维度来看,儿童生活的样③外一些社会反而会是不适用的。态从来都是

7、多样的。但是,现代教育正是建立在统一总之,把童年期视为一个普遍的生物现象或生的儿童观之上。儿童观与现代教育密切勾连在一起,理现象,这是一个较晚近才出现的社会建构。考察形成一种相伴生的历史现象:统一的童年概念的创一个社会的儿童观要参考其时间、地理坐标。譬如,造,让人们相信儿童与成年人不同,儿童是有独特的对于中国人来说,童年概念就经历过明显地转变。熊生理、心理、社会特点的一类人,需要一种与成年人秉真的这段话概括了旧时中国人自己的儿童观:不同的生活方式。传统中国文化以儿童或童年确实有别于成人或1.无知或罪恶的儿童与教育中的管教和塑造成年,但两

8、者在人生的历程中呈一互为消长而彼此蒙田(MicheldeMontaigne)说:“有人抱着出生兼有的状态。一方面,人一出生,每位婴童生命中即婴儿充满热情,而我对这个心灵既没有获得、形体还已有一未来巍然成形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