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04058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广东罗浮山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探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东罗浮山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探讨论文提要罗浮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是驰名中外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也是广东省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植物201科676属1168种,分别占广东维管植物的71.8%、41.1%、16.6%。罗浮山生物资源很丰富,有药用植物和油脂植物等,也有不少国家保护植物和保护动物,而且自秦汉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论文对罗浮山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提出了5点建议。 关键词广东罗浮山;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永续利用 Q949.9;Q959.9;F59 A 1000-3037(2001)01-0095-06 罗浮山
2、的地理位置在北纬23°15′~23°22′,东经113°57′~114°4′。山体高大雄伟,峰峦耸立,主峰飞云顶海拔1281.5m,相对高度达1250m,为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它是驰名中外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也是广东省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1罗浮山自然地理概况 罗浮山山体古老,构造上属粤东地块,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到侏罗纪末期燕山运动导致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和构造断裂活动,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断裂带。从第三纪到第四纪期间所发生的间歇性上升运动,使罗浮山形成多级山地夷平面。在漫长的上升运动过程
3、中,大部分花岗岩体上覆地层已被剥蚀,花岗岩出露成为花岗岩穹窿山地。山地受构造支配而作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增江谷地,南和东南坡为东江谷地,尔后该区一直处于较稳定状态。古老的地质基础对生物资源多样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罗浮山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暖,日照时间长,热量充沛,据博罗气象站统计,该县年平均温度21.5℃,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12.5℃,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8℃,大于或等于10℃的连续积温7000℃以上。极端最低温在0℃左右,无霜期长达345天,年平均降水量1800~1900mm,干湿季明显。 罗浮山的土壤与上述成土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海拔300m
4、以下丘陵台地分布着砖红性红壤和黄化砖红壤性红壤;海拔300~600m分布着山地红壤;海拔600m以上分布山地黄壤,海拔1100m以上至山顶分布山地灌丛草甸土和山地草甸土。在山麓地带和平坦地分布着旱作土和水稻土。这些古老的地质基础和水热条件为罗浮山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以及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罗浮山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 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种类丰富,以热带—亚热带植物为主。根据我们实地调查所收集的标本和有关资料统计,组成罗浮山植物区系的维管植物共201科、676属、1168种(包含变种和栽培种),其中蕨类植物33科52属83种1变种,裸子植物8科
5、10属15种,被子植物160科614属1038种31变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482属846种26变种,单子叶植物132属192种5变种,而栽培植物则有62科119属155种。罗浮山维管植物的科、属、种分别占广东省维管植物280科1645属7055种(含变种)的71.8%、41.1%、16.6%。这些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使罗浮山成为植物丰富的自然保护区。根据吴征镒教授的《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来分析,可将罗浮山530个野生种子植物属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11个变型。统计结果表明,罗浮山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较复杂,除温带亚洲分布,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和中亚分布尚未发现外,其他
6、地理成分均有分布。而且在各个分布区类型中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的属占的比例最大,有152属303种,占区系总属数的30.8%。其次为热带亚洲及其变型,共84属116种,占该区总属数的17.0%。罗浮山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共396属,占属总数的80.3%;温带分布共40属,占属总数的8.1%。 罗浮山为华南的名山,中外学者早期就来此处采集植物标本,有很多植物新种的模式标本采自罗浮山,并以罗浮山来命名,其中有些是罗浮山的特有种,如罗浮露蕨(Mecodiumlofoushanense)、罗浮瓶蕨(Trichomaneslofoushanense)、罗浮鳞盖蕨(Micro
7、lepialofoushanensis)、倒卵叶女贞(Ligustrumobovatilimbum)、罗浮紫珠(Callicarpaoligantha)和罗浮梭罗(Reevesialofouensis)等。 罗浮山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1、2]。它是亚洲热带雨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类型。森林植被组成以常绿阔叶的植物为主,混生一些落叶种类。由于长期人为影响,原生植被基本破坏贻尽,只保留一些次生植被。优势科为壳斗科、茶科、大戟科、樟科、桃金娘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