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必修五解三角形常考题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必修五解三角形常考题型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1正弦定理【典型题剖析】考察点1: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在ABC中,已知A:B:C=1:2:3,求a:b:c.例2在ABC中,已知c=+,C=30°,求a+b的取值范围。考察点2:利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例3在△ABC中,·tanB=·tanA,判断三角形ABC的形状。例4在△ABC中,如果,并且B为锐角,试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考察点3:利用正弦定理证明三角恒等式例5在△ABC中,求证.例6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C=2B,求证.考察点4:求三角形的面积例7在△ABC中,a,b,c分别是三个内角A,B
2、,C的对边,若,求△ABC的面积S.例8已知△ABC中a,b,c分别是三个内角A,B,C的对边,△ABC的外接圆半径为12,且,求△ABC的面积S的最大值。考察点5:与正弦定理有关的综合问题例9已知△ABC的内角A,B极其对边a,b满足求内角C例10在△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c=10,,求a,b及△ABC的内切圆半径。『易错疑难辨析』易错点利用正弦定理解题时,出现漏解或增解【易错点辨析】本节知识在理解与运用中常出现的错误有:(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利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时,出现漏解或增解;(2)在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出现漏解的情况。例1(1)在△
3、ABC中,(2)在△ABC中,易错点忽略三角形本身的隐含条件致错【易错点解析】解题过程中,忽略三角形本身的隐含条件,如内角和为180°等造成的错误。例2在△ABC中,若求的取值范围。『高考真题评析』例1(2010·广东高考)已知a,b,c分别是△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若则例2(2010·北京高考)如图1-9所示,在△ABC中,若则ABC1图1-9例3(2010·湖北高考)在△ABC中,则等于()例4(2010·天津高考)在△ABC中,(1)求证;(2)若,求的值。1.1.2余弦定理『典型题剖析』考察点1: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已知△ABC中,求A,C和。例2:△AB
4、C中,已知,求A,B,C考察点2:利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3:在△ABC中,已知且,试判断△ABC的形状。例4:已知钝角三角形ABC的三边求k的取值范围。考察点3:利用余弦定理证明三角形中的等式问题例5在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1)求证(2)求证例6在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1)求证(2)求证考察点4: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例7:在中,已知例8:设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1)求A的大小;(2)求的值。例9:设得到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1)求边长a;(2)若的面积S=10,求的周长。『易错疑难解析』易错点
5、利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出现漏解情况【易错点辨析】在等式两边同时约去一个因式时,需要十分小心,当该因式恒正或恒负时可以约去,一定要避免约去可能为零的因式而导致漏解。例1:在中,已知试判断的形状易错点易忽略题中的隐含条件而导致错误【易错点辨析】我们在解题时要善于应用题目中的条件,特别是隐含条件,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如下列题中的b>a就是一个重要条件。例2:在中,已知求。『高考真题评析』例1:(2011.山东模拟)在中,D为BC边上一点,若则例2:(2010.天津高考)在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则A等于()A.30°B.60°C.120°D.150°例3:(2
6、010.北京高考)某班设计了一个八边形的班徽(如图1-14所示),它由腰长为1,顶角为a的四个等腰三角形,及其底边构成的正方形所组成,该八边形的面积为()A.B.C.D.例4:(2010.安徽高考)设是锐角三角形,a,b,c分别是内角A,B,C所对边长,且。(1)求角A的值;(2)若,求b,c(其中b<c)例5:(陕西高考)如图1-15所示,在中,已知B=45°,D是BC边上一点,AD=10,AC=14,DC=6,求AB的长。图1-15例6:(2010.江苏高考)在锐角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求的值。必修五解三角形常考题型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1正弦定理【
7、典型题剖析】考察点1: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在ABC中,已知A:B:C=1:2:3,求a:b:c.【点拨】本题考查利用正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互化,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正弦定理的变形形式a:b:c=sinA:sinB:sinC求解。解:【解题策略】要牢记正弦定理极其变形形式,要做到灵活应用。例2在ABC中,已知c=+,C=30°,求a+b的取值范围。【点拨】此题可先运用正弦定理将a+b表示为某个角的三角函数,然后再求解。解:∵C=3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