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83413
大小:1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巧抓“韵致”一词,突破《早》的教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抓“韵致”一词,突破《早》的教学巧抓“韵致”一词,突破《早》的教学巧抓“韵致”一词,突破《早》的教学巧抓“韵致”一词,突破《早》的教学江苏南通市小海小学(226015) 陆新娣[摘 要]《早》是一篇极有韵致的散文,巧抓“韵致”一词,从三味书屋的韵致、梅花的韵致、借花喻人的韵致、鲁迅的精神韵致、作家语言的韵致与课文延伸的韵致入手,深入浅出地教学,师生都受益匪浅。[关键词]韵致 精神 语言[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8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全
2、文共8个自然段,可以分成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写作者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第二部分是第2—4自然段,主要写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部分是第5—8自然段,写由腊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桌上的“早”字的来历。我仔细研备教材,抓住“韵致”一词,以此突破《早》一课的教学。一、三味书屋的韵致在研备三味书屋的部分时,我发现作家吴伯箫对三味书屋的“三味”的理解是这样说的:“据说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的,也许这就是书香?”他用了“据说”一词,这值得推敲,看来作家对“三味”的理解极为慎重。我在思考三味书屋的韵致时,查阅了相关资料,寿镜吾老先生的孙子回忆称,这“三味”
3、的含义该解释为“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为老百姓,“布衣暖”就是不去当官做老爷,而是甘当老百姓。“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山珍海味的享受。而“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三味书屋的精神韵致,藏在教书育人的精神追求中。就连三味书屋的陈设的介绍,“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也让我们在简单有序的陈设中感受到其中的不凡追求:不羡山珍海味,而在于诗书滋味长。作者把现实的无声的静态描写与历史的有声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还原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真实情状,让历史伟人与学生的生
4、活紧紧相连,让学生能真实地触摸到鲁迅,真实地感受到鲁迅当年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快乐,这或许就是联想与想象的魅力吧。二、梅花的韵致在对梅花的韵致进行教学时,我紧紧抓住“韵致”一词,让学生理解梅花冰清玉洁、飘香送暖、开得最早的品质。我结合部分课堂教学步骤与教学实录来谈我对这一部分的理解。首先,我让学生默读第5—8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在读中体会,并在书上批注,然后交流:找出课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我在课件中出示:“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
5、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1)点出“韵致”,让学生推敲。韵:古代指声音和谐,后指由和谐声音产生的各种内在美。致:古代指到达目的地,后引申为“极致”,就是达到极点。韵致:美到了极点。师:在我眼中,音乐、绘画、唐诗宋词、书法都充满了韵致。你们能具体聊一聊它们的韵致吗?(谈论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评)(2)预设:音乐能扣动人的心弦,让人随音乐一起欢喜,一起忧愁,诉说生命的故事;绘画看似写实,却足见画外之音,诉说画家对社会与生活的心灵体悟;唐诗宋词里有故事,有画面,有歌曲,更有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中国汉字不仅
6、形态美,还有很深的文化底蕴,给人审美愉悦。师:说到中国汉字的韵致,中国书法则达到了极致。书法艺术将汉字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直到现在,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让无数人痴迷赞叹。那么,文中的腊梅的韵致又体现在哪儿呢?(先轻声读第5小节,再想想,然后小组内讨论)(3)交流:梅花的韵致在于它的颜色美,生机勃勃的生命美,冰清玉洁的品格美,飘香送暖的自然美,开得最早的风格美。师:这些都是梅的韵致,那你觉得它最独特的韵致是什么?(交流)师:荷花的韵致在于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菊花的韵致在于它傲对风霜,而梅花飘香送暖、冰清玉洁又开得最早的韵致,怎不让人欢喜呢?让我们再齐读描写梅花
7、的句子,读出作者的赞赏与喜爱。此段教学通过抓“韵致”一词,追溯它的本义“美到了极点”,然后联想中国古典文化诗词歌赋与音乐书法的韵致,再回归梅花的韵致的理解学习。这种扶放结合,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自然深入地理解梅花的精神品质,也为理解鲁迅的精神品质埋下了伏笔。三、借花喻人的韵致追问:中国是花的国度,为什么寿镜吾老先生独在院中栽上梅花?生1:他想以此提醒自己要做像梅花一样的人。生2:寿镜吾老先生希望他的学生也能像梅花一样冰清玉洁,飘香送暖。师:寿镜吾老先生与梅花,造就了一位对敌人横眉冷对,对人民满腔热忱,以笔为武器,与敌人作斗争的大文豪。作者花这么多笔墨写梅
8、花,是为了突出并赞美鲁迅,这就是借物喻人的手法,以后我们在作文时,也可以运用这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