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62225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4
《关联视角下的读者观照与翻译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联视角下的读者观照与翻译研究的角色在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时刻影响着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关联理论的读者观照对于当前翻译策略的发展趋向有着充分的解释力,应该在翻译教学中得到重视。 关键词:关联理论;异化;关联位。 :H059:A:1006-723X(2012)07-0149-03 读者是译作的阅读主体。读者接受与否直接决定着译作的生存价值。因此,读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Nida(1993)的读者反应论(Reader’sResponseTheory)认为,翻译即是交际,这个过程要看人们在听/读译文时所获得的是什么。“不对信息接受者
2、的作用进行全面的研究,对交际的任何分析都是不完整的”[1](P19)。Neark的交际翻译理论也是以目的语读者或接受者为导向。我国传统译论中的读者观照(theconsiderationofreaders)认为译文读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译文读者在译文的理解、接受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2]。其实,除了翻译领域的这些理论充分意识到了读者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外,来自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也将译文读者纳入了整个翻译过程。SperberWilson在1986年提出了关联理论,他们的学生Gutt将关联理论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形成关联翻译论,该理论明确指出翻译
3、是由原、译者和译文读者构成的三元关系。何自然认为“关联理论提出翻译的本质是个双重示意-推理的交际过程,该交际过程是原文、译者和译文读者等三类交际主体之间的互动,因此翻译的语用观实际上是个动态的三元翻译观”[3](P285)。然而,纵观我国学者对于关联翻译论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关联理论的翻译解释力、关联翻译推理模式的建构和关联翻译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不论从哪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关联翻译论中读者观的研究却仍为空白,更不用说把它运用到翻译教学过程中了。 一、关联翻译论中的读者观照 “关联翻译论对翻译本质的认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
4、二元关系,即原文和译文的对比,而是体现了一种三元关系,这种三元论充分考虑了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明白无疑地将译文读者纳入了整个翻译过程”[4](P106)。关联理论的翻译全过程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在第一过程中,原文向译者明示其交际意图,译者则根据原文的信息、逻辑以及自己脑海中的百科知识,以读者的身份经认知和推理获得最佳关联;在第二个过程中,译者根据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生成译文文本传递给译文读者。在完成交际的两个过程中读者作用非常重要,首先在第一过程中译者本身就是读者;而在第二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与阅读期待,使得“原文的意图与译文读者
5、的期待相吻合”[5](P190)。由此可见,在关联翻译论中读者的作用贯穿并影响整个翻译过程,很大程度上能够左右译者的翻译策略。这具体体现在关联翻译论的核心内容—认知环境和最佳关联中。 1.认知环境的读者因素 关联理论所说的语境并不局限于交际双方直接的外部环境、前面紧邻的语段,还包括对未来的期待、科学假说、宗教信仰,对趣闻轶事的记忆,对文化的各种假定,对说话人思维状态的种种信念,统称为“认知环境”。认知环境是在互动过程中为正确理解话语而存在于读者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读者的认知语境可分为历时语境与共时语境。历时语境指不同时期读者的认知语境,而共时语境指
6、同一时期读者的认知语境。读者的认知语境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也随之改变;就某一特定时期而言,由于读者的认知语境大致相似,阅读期待相对统一,因而以一种策略为主的翻译趋向就会成为那一时期的特征。比如,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近代中国读者开启了从外国作品中吸取营养的大门,之后的十多年翻译策略以保留“异质成分”为主;而晚清时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读者的接受能力有限,因而那个年代的翻译作品多采用归化翻译法[6]。 2.最佳关联的读者考虑 关联翻译论认为“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研究的原则标准”[7](P7。最佳关联指
7、的是受话者在理解话语时用尽可能小的努力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它取决于两个因素:推理努力和语境效果。推理努力和语境效果都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来衡量的。“推理努力是读者在自身的认知语境中阅读译文文本时所付出的努力,而语境效果则是读者在阅读之后的角色在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时刻影响着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关联理论的读者观照对于当前翻译策略的发展趋向有着充分的解释力,应该在翻译教学中得到重视。 关键词:关联理论;异化;关联位。 :H059:A:1006-723X(2012)07-0149-03 读者是译作的阅读主体。读者接受与否直接决定着译作的生存价值。因
8、此,读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Nida(1993)的读者反应论(Reader’s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