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书法的合璧

文学与书法的合璧

ID:21755892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文学与书法的合璧_第1页
文学与书法的合璧_第2页
文学与书法的合璧_第3页
文学与书法的合璧_第4页
文学与书法的合璧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与书法的合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学与书法的合璧[]普陀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这里诸多的楹联是彰显佛教气氛的重要载体之一。普陀山楹联内涵丰富,主要叙写佛教典故,赞扬佛菩萨功德,阐述佛教教义,赞美普陀山风光等等。并且形式多样,书法精美。普陀山楹联乃是文学与书法的合璧。  [关键词]普陀山楹联佛教书法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普陀山既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又有优美的海岛风光,被称之为“海天佛国”、“人间第一清静境”。普陀山为观音显灵的道场,又为佛教禅宗的圣地。自唐代开创观音道场以来,至今己逾千年之久。改革开放以来,普陀山历经建设,佛教文化氛围愈发浓厚。这里曾多次举办全国

2、性的佛教文化论坛;又因这里圣迹屡显,因此海内外香客、游客摩肩接踵,蜂拥而至。随着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将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普陀山朝圣。  普陀山庙宇林立、香烟缭绕、海天一色,人文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对普陀山多有赞扬之词。文人墨客也忘不了以文章记之、以画作绘之、以书法赞之,因此普陀山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其中众多的楹联就是彰显普陀山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楹联又叫对联,对子。《说文解字》云:“楹,柱也。”楹联即指施于建筑物上对联。中国古代(尤其在明清)的一些私邸、园林、官衙、学府、皇宫大量使用楹联。楹联历史悠久,在中国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我国一种独

3、特的积淀着华夏传统人文思想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人民用汉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讲究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文字精炼、寓意深刻,并常常辅以高雅的书法,可以说,这是一门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雅俗共赏的审美文化。  普陀山现共有寺庙现有三大寺(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三十个左右庙(庵)。几乎每个寺庵都刻挂楹联。匾联与普陀山结缘为时已久,自宋元丰三年(1080年)御赐“宝陀观音寺”匾额(现已佚)始,历代帝王、名士、大德、书家多有匾额、对联题赠,不过,两宋至明代的不少楹联已毁于天灾人祸。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寺院的大批修复,普陀山的楹联如百花绽放,既多又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悬挂于普陀山各

4、寺庵的各类楹联有300余对。这些楹联既有过去的遗迹,又有今人的佳构,含蕴丰富,形式多样,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普陀山楹联的丰富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一是叙写佛教典故。  普陀山很多楹联含有佛教典故,这些佛教典故,多出于佛教经典或者佛教传记、或是民间传说。如紫竹林有联:“鹿苑转轮,机熟圣应成觉道;鹤林示寂,薪尽火灭返本源。”“鹿苑”一词,语出《杂阿含经》与《涅槃经》,“鹿野苑”是佛祖释迦牟尼成佛时,初次给五个追随者讲课的地方;“鹤林”,语出《涅槃经》:“尔时,拘尸那城娑罗树林,其林变白,犹如白鹤。”据说释尊涅槃于娑罗两树间,树一时开花,树色瞬间变白,犹如群鹤栖息树头,故称“鹤林”

5、。此联通过对两处圣地描述,赞颂了释迦牟尼一息尚存传教不止的大乘精神。紫竹林另有一联:“度龙王让地,遍山石头开紫竹;化扶桑留步,满海波涛涌白莲。”此联连用了两个动人的故事,“度龙王让地”述说观音的无边神力与无穷智慧。据传,观音刚到普陀山时,娑竭龙王据守潮音洞畔龙潭,与观音对抗,观音与之从容周旋,最终降服龙王并使其皈依佛门,普陀山也顺利地成为说法道场。“扶桑留步”,写唐朝日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神像之后,欲带观音像给东瀛人民朝拜,但每当他的船只驶出今天的普陀洋面,碰到的不是滔天洪波、就是茫茫海雾、森森铁莲,终不得行,慧锷以为这是菩萨不肯去东瀛的暗示,于是在一个幽静的小岛,慧锷筑庵以供圣像。后来,

6、慧锷就成了普陀山开山祖师,不肯去观音院成了普陀山第一座寺院。这两则典故叙述了普陀山悠久的历史与神奇的佛缘。又如普济禅寺一联:“楞严会上独选圆通,法华经中普门大悲,上求下化,契机方能契理;极乐莲邦位继调御,婆娑秽土慈航倒驾,古往今来,成佛要在成人。”所谓的“楞严会上”,指释迦牟尼住世时,曾经举行楞严法会,要求大小二十五圣讲述各证之圆通,尔后叫文殊菩萨评论,文殊菩萨评述观音菩萨耳根圆通功夫为最上。众生六根中以耳根为最敏利,观音主听,所以观音菩萨因耳根圆通方便为最上。普陀山望海亭石柱联也化用佛经典故——“一念即慈航,将以出世渡人还须入世;十年曾面壁,此事东方初祖来自西方。”“一念”语出《无量寿经》:

7、“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上联写达摩祖师一苇渡江传播佛法之事;下联写达摩面壁故事(事见《祖庭事苑》),据载,达摩于梁普通元年(520年)止于少林寺,面壁寂坐,以参禅机。对联赞扬了佛教大德度己更度他人的宏阔心胸。  普陀山的楹联有的还源自历史记载:“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此联悬于正山门前。“五朝恩赐”指普陀山受到唐、宋、元、明、清等五朝统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