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三化”策略

例说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三化”策略

ID:21750691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例说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三化”策略_第1页
例说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三化”策略_第2页
例说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三化”策略_第3页
例说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三化”策略_第4页
例说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三化”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说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三化”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说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三化”策略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实施问题情境教学法,备受广大教师青睐。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值得广大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高中物理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三化”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原则;“三化”策略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基石,是驱动学生思维碰撞的催化剂。新课程背景下,以问题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那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具体做法。  一、有效问题情

2、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  设计问题的情景素材务必真实可信,不违背科学常理。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维点,使设计的问题紧扣教学重、难点,要从学生的旧知识中找出理解新知识的生长点,在知识的生长点上科学设计问题。  (二)针对性  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结合教学对象有效进行创设。设计的问题应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并完善知识结构。  (三)适度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和经验,依据教学内容和客观现实条件,充分关注学情,面向全体学生,准确把握学生

3、的“最近发展区”,把问题定位于“跳一跳,摘得到”这样的层面,切忌问题过难,过偏,缺乏梯度。  (四)生活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时,知识才会转变为信念。”物理学寓“理”于“物”,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件,展现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或情景,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三化”策略  (一)教学内容“问题化”  笔者在教学中针对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把教学内容加工成阶梯式的问题串。这些问题中蕴含着能引发学生认知冲

4、突的元素,因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些问题成为沟通书本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桥梁,让学习的知识更具有生活意义。  例如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串:  1.公路转弯处,为什么要设置限速警示标志牌?  2.赛车手过弯道时,由于车速过快,往往会发生什么意外?(播放视频)  3.场地自行车比赛,为使有较大的转弯速度,运动员通常会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措施?(播放视频)  4.汽车(火车)过弯道时自己不能调整运动姿态,怎么办?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公路(铁路)转弯处路面有什么特点?(外高内低)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5.若弯道处内外侧路面一样高,汽车过弯

5、道时向心力谁提供?假设转弯半径为R,汽车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其重力的u倍,则汽车转弯临界速度多大?(限速标志)  6.实际弯道外高内低,火车过弯道向心力主要靠什么提供?  7.若火车轨道宽为L,内外轨道高度落差为h(hV临时,内(外)轨谁受挤压?当车速V

6、构建将知识问题化,学生可以在用问题搭建的桥梁上顺利通过,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二)问题提出“情境化”  情境是蕴含悬念,孕伏教学问题的各种背景素材,一般由相关的学习内容和预设的问题组成,也称问题情境。问题的提出不能直白进行,应尽可能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然提出。通过真实情境烘托,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轻松自然。笔者具体采用了如下做法。  1.利用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超重与失重》教学伊始,教师首先演示下列实验。教师拿出一瓶矿泉水,问学生:“若在瓶底部开一个小孔,会出现什么?F象?”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很容易说出水从小孔中流出。于是教师在瓶底开

7、一个小孔做实验,让学生观察,结果与同学们判断一致。教师继续追问:“若将瓶子作自由落体或竖直上抛运动,水还会从孔中流出吗?”演示上述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水并未流出。利用前后认知冲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瓶子下落时水反而不从小孔中流出呢?从物理学角度,你能解释上述现象吗?”  2.以“问”引“问”,抛砖引玉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伏安法则电阻》教学中,教师首先用多媒体投影下列器材:A.电流表A1(量程为150mA,内阻r1=10Ω);B.电流表A2(量程为20mA,内阻r2=30

8、Ω);C.电压表V(量程为15V,内阻约为3000Ω);D.定值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