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47650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克氏针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克氏针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观杨俊贵黄昱崔建德(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骨外科广东佛山528211)【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微型钢板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价值。方法将72例86处掌指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微型钢板内固定组(36例42处)与克氏针内固定组(36例44处)治疗,同时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和价值。结果72例均获随访3—16个月,平均(8.5±2.7)个月,86处骨折均骨性愈合。按TAFS评分标准,微型钢板组中优29处占(69.05%),良10处占(23.81%),差3处占(7.14%),优良率92.86%;克
2、氏针组中优为21处占47.73%,良11处占25.00%,差12处占27.27%,优良率为72.72%。两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其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感染情况都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关键词】掌指骨骨折微型钢板克氏针【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150-02掌指骨骨折是手外伤中一种常见损伤,一般采用石膏外固定。但对于不稳定的掌指骨骨折常需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方式为克氐针固定
3、、微型钢板固定等方式[1]。以往的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及克氏针、钢丝内固定,不能提供骨折部坚强稳定的固定,限制了早期功能练习,影响了骨折后最终的功能恢复。掌指骨骨折属于四肢骨折的常见类型之一,其有效地复位和可靠的固定,对于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3]。最常用的方式为克氏针固定、微型钢板固定等方式。近年来微型接骨板螺钉在手部骨折治疗中的使用,使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4]。我们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36例42处)和克氐针内固定(36例44处)两种方法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结果进行比较,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
4、料选择2010年1月一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掌指骨骨折患者,其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20—56岁,平均(37.8±3.1)岁。致伤原因:伴肌腱、神经、血管损伤21例,重物压砸伤14例,电锯伤和绞勒伤12例,打击或撞击伤16例,其他原因损伤9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冋意的情况下,依据固定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微型钢板内固定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2—56岁,平均(34.8±2.6)岁,共42处骨折,其中掌骨骨折20处(骨干骨折13处、干骺端骨折7处);指骨骨折22处(骨干骨折12处、干骺端
5、骨折10处)。开放性骨折20例,闭合性骨折16例;32例为急诊手术,4例为陈旧性掌指骨折,骨折端均明显移位。克氏针内固定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21—55岁,平均(35.1±2.9)岁。共44处骨折,掌骨骨折27处(骨干骨折19处、干骺端骨折8处),指骨骨17处(骨骨干骨折11处、干骺端骨折6处);开放性骨折19例,闭合性骨折17例,32例为急诊手术,4例为陈旧性骨折,骨折端均明显移位。纳入标准:年龄在20—55岁之间,体质健康,开放或闭合性掌指骨骨折,患手既往无外伤史、无本次受累及邻近部位肌腱和骨组织损伤病史。排除标
6、准:骨折波及关节面,骨折块小不适于内固定治疗,以及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分布、掌指骨骨折性质、骨折类型、部位等一般性资料相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1.2方法(1)微型钢板内固定组: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气囊止血带或指根胶圈环扎止血。闭合性骨折采用手背或指背弧形切口,切开指伸肌腱旁筋膜;开放性骨折从原伤口进入,清除骨折周围血凝块和嵌入的软组织,尽量少剥离骨膜,保留奋血运的骨折片。直视下复位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将微型钢板置于掌指骨侧方或背侧方,钻头打孔,置入微型螺钉固定。
7、对掌指骨干部横形、短斜形骨折采用直形钢板加压固定。对游离骨块或掌指骨基底部及头部骨折碎块用钢丝捆扎或克氏针、螺钉固定。掌指骨基底部或头部关节内骨折,选择T或L形钢板固定。合并肌腱损伤者一期修复、用肌腱保护膜保护伸肌腱滑动。合并关节囊损伤者予以修复,冇骨缺损时取骼骨松质骨游离植骨,再用钢板固定。(2)克氏针内固定[5]组:均在臂丛麻醉或指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患者取仰卧患肢外展位,常规术区消毒铺单,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用直径为1.0〜1.2mm克氏针从近节指骨两髁或掌骨头两侧进针,将2枚克氏针由骨折端远折段钻至骨折处,手法复位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或
8、近解剖复位后,将克氏针钻入指骨或掌骨(基底部)近折段。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素2d,针尾定期换药,术后第3〜5d开始进行患手被动性功能锻炼,术后6周拍摄X光片复查证实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