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41604
大小: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4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本文通过论述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意义和影响导入的主要因素及其方法等,使广大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为各位教师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重要性;影响因素;措施方法 1如何才能搞好课堂教学的导入呢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其重要意义,了解影响其导入的主要因素,然后针对其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再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从复习旧课过渡到学习新课的联系纽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影响着整个一节课的成败。良好的开端
2、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犹如辉煌日出之丹霞、雄浑交响之序曲;它可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般地,影响课堂教学的导入有以下主要因素:教材内容、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及认识活动的特点,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及经验积累,学生已有的只是储备、师生关系、教师水平和教学方法等。 2为了搞好课堂教学的导入,我们应该认真做到一下几点 2.1熟悉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其中,一钻研教科书为备课的中心。教师要在钻研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3、以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首先对教科书进行系统的通读,力求从全局的角度了解教科书的基本脉络和编排体系,体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在每章、每节或每课教学前,随着教学工作的进行,深入具体地钻研每章节和各章节的重难点,这是钻研教材的中心。 2.2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1了解学生已经学过哪些基础知识,学过哪些知识与新课内容相关,是否需要过渡环节等。 2了解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教学中学生的身心状态。教学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但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效能要受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教学中学生身心状态的制约。教学的任务、力度和方式都要与学生的身
4、心发展水平和教学中学生的身心状态相适应。 2.3了解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学生的认识活动;教学的内容就是学生的认识对象。 学生的认识活动表现有以下特点: 2.3.1学生的认识活动符合人类认识活动的共同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3.2人类认识的一切真知都从直接经验发源。但就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来说,则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途径。直接经验,是从个人的亲身实践体验中获得;间接经验是向他人(包括书本和其它信息资料)学习后获得。由于人类历史漫长,社会实践经验极为丰富广泛,而个体生存时间、空间和实践都极为有限
5、。所以个体所具有的知识经验事实上多数是间接经验。所以,学生学习应以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为主,应该学习方法合理、少走弯路,讲究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 2.3.3由于人的认识于实践,认识的目的和检查标准也是实践,学生所学的间接经验也需要一定得时间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并有一定的实践运用知识的机会,否则容易脱离实际。这就需要教学中提供条件许可的实践和丰富感性经验的活动。 综合以上特点,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应该以间接经验为主,需要适当的教学实践提供基础性的直接经验和运用知识的条件;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走目的明确、经济合理的道路,并得到一定“发现真理”的训练。 2.4建立良好的
6、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两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推动着教育教学过程的发展。这两个因素缺少任何一个,教学教育过程就不存在。也就无法进行教学的导入。因此,只有建立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进行教学活动。 3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既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对象,又把他们看作是学习的主人;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3.2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己符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 3.3要发扬教育民主,尊重学生人格、权利,坚持师生之间民主平等。教师要善于倾听
7、学生的意见,注重发挥学生集体教育功能,并对每一个学生寄予好的期望与信赖。 3.4深入和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应该明确认识到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教与受的关系,而且是人与人,你与我的关系,并在行动上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师应该有充分的情感投入,表现出自己真挚的情感,并用自己的真诚影响学生。 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方式,每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这主要是由于教 育的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场境等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也不不同的处理方法。我们应重视每堂课的开端与知识间的转折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