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耐药性的产生及检测方法

细菌的耐药性的产生及检测方法

ID:21728383

大小:3.71 MB

页数:64页

时间:2018-10-20

细菌的耐药性的产生及检测方法_第1页
细菌的耐药性的产生及检测方法_第2页
细菌的耐药性的产生及检测方法_第3页
细菌的耐药性的产生及检测方法_第4页
细菌的耐药性的产生及检测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菌的耐药性的产生及检测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菌的耐药性的产生及检测方法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立芬主要内容细菌与人类关系抗菌药物应用细菌耐药产生细菌耐药的检测细菌定义广义定义: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细菌数量: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菌广泛存在我们人类体内,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十倍。细菌与人类关系多次引起世界传染病大流行17世纪中期开始认识细菌人类受益于细菌细菌结构细菌致病性细菌在人体内寄生,增殖并引起疾病的特性称为细菌的致病性侵袭力胞外酶血浆凝固酶游离血

2、浆凝固酶凝聚因子链激酶:激活纤溶酶原或胞浆素原,破坏纤维蛋白屏障透明质酸酶:溶解结缔组织透明质酸荚膜:抵抗吞噬其他表面活性物质:Vi抗原、K抗原等毒素外毒素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亲组织性,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组织和器官。破伤风杆菌毒素麻痹运动神经肉毒杆菌毒素造成眼及咽肌的麻痹白喉杆菌引起心肌炎、肾上腺出血及神经麻痹等。内毒素主要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无组织选择性,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大致相同发热反应糖代谢紊乱影响血管舒缩机能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细菌侵入途径、数量与感染多数病原菌只有经过特定的门户侵入,并在特定部位

3、定居繁殖,才能造成感染。痢疾杆菌必须经口侵入,定居于结肠内,才能引起疾病。破伤风杆菌,只有经伤口侵入,厌氧条件下,引发疾病。病原菌的数量与致病能力一般成正比。主要内容细菌与人类关系抗菌药物应用细菌耐药产生细菌耐药的检测抗菌药物产生抗菌药物的定义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植物和动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人工半合成、全合成的化学药物抗菌活性根据不同特性分为:抑菌剂: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氯霉素与大环内酯类)和慢效抑菌剂(磺胺类)杀菌剂:繁殖期杀菌剂(青霉菌素类及头孢菌素

4、类)和静止期杀菌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活性评价指标最低抑菌浓度(MIC)指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最低杀菌浓度(MBC)指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抗菌药物分类(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2)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等。(3)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4)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5)大环内脂类:红霉素、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阿奇霉素等

5、。(6)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7)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加替沙星等。抗菌药物分类(8)硝基咪唑类: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9)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10)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杆菌肽等.(11)抗真菌抗生素:多烯类、咪唑类、三唑类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烯丙胺类、氮唑类。(12)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13)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

6、素。抗菌药物作用机理针对细菌结构,抗菌药主要有5类作用机理: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膨胀破裂死亡,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抗菌药物作用机理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亡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导致细菌分裂繁殖受阻。影响叶酸代谢抑制细菌叶酸代谢过程中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导致核酸合成受阻,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相互作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抗菌药物作

7、用机理主要内容细菌与人类关系抗菌药物应用细菌耐药性产生细菌耐药的检测细菌耐药性产生青霉素的广泛使用后耐药性很快产生(β-内酰胺环被破坏后,青霉素的抗菌活性也随之而消失),随后由于抗菌药物大量使用的压力,针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产生。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一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

8、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细菌耐药性20世纪30年代末磺胺药上市,40年代临床广泛使用磺胺药后,50年代日本报道80%~90%的志贺痢疾杆菌对磺胺药耐药了。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刚使用不久即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50年代发现金葡菌能产生β-内酰胺酶灭活青霉素,1961年,甲氧西林问世并投入临床应用(抗金葡菌产生的青霉酶),从甲氧西林使用10余年后,出现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报道。细菌耐药性6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