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66例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66例分析

ID:21716533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66例分析_第1页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66例分析_第2页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66例分析_第3页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66例分析_第4页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66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66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66例分析  【】R753.55【】A【】1005-2720(2012)11-0098-02  【】目的:观察奥曲肽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奥曲肽和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曲肽和法莫替丁治疗,两组均连用3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21±5)h和(25±6)h,显效率分别为43.9%和40.0%,有效率分别为48.5

2、%和45.0%,无效率分别为7.6%和15.0%,总有效率分别为92.4%和85.0%。结论:奥曲肽和奥美拉唑联合应用是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奥曲肽;奥美拉唑;法莫替丁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一种致命性并发症,以往主要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及垂体后叶素等治疗,但因其副作用较大,越来越被其他的治疗方法所替代。现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应用奥曲肽和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66例分析,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本组126例患

3、者均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经B超或胃镜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其中肝炎后肝硬化84例,酒精性肝硬化3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8例,药物性肝硬化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男46例,女20例,年龄30~74岁,平均56.5岁;平均出血次数2.8次;出血量<500ml者18例,500~1000ml28例,>1000ml20例;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级,B级42例,C级24例。对照组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6.5岁;平均出血次数3.0次;出血量<500m

4、l16例,500~1000ml25例,>1000ml19例;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级,B级40例,C级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出血情况、肝功能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在常规禁食,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静脉输液、输血),防止肝性脑病等各种并发症的基础上用药。治疗组奥曲肽100μg加入生理盐水20ml作首剂静脉缓慢推注,再以25μg/h静脉滴注维持,连用3天,同时加用奥美拉唑注射液40mg作首剂静脉注射,以后静脉滴注40mg,1次/天,连用3~7天;对照组奥曲肽用法

5、同治疗组,加用法莫替丁20mg静脉滴注2次/天,连用3~7天。两组于用药前后分别检查肝功能、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血、大便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出血量、出血控制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2疗效判断  2.1止血标准:符合下列1项均成立:①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压、脉搏、肠鸣音正常;②大便由黑色转为黄色,潜血转为阴性;③胃管引出液无血并变清;④胃镜证实出血已止。  2.2疗效:①显效:用药后24小时内出血停止;②有效:用药后24~72小时内出血停止;③无效:用药后72小时仍继续出血。  3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

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有效率比较用X2检验,止血时间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4结果  4.1临床疗效:见表1。  治疗组无效5例,后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其中2例证实为胃底小动脉畸形破裂出血,经手术治愈,3例因大出血死亡;对照组无效9例,5例改用奥曲肽治疗有效,2例转外科治疗,2例因大出血死亡。  4.2出血控制情况: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为(21±5)h,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25±6)h,两组止血时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078,P<0.01)。  

7、4.3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未作任何处理好转,对照组有1例出现轻度口干,未作任何处理好转。  5讨论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总数的20%~25%[1]。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是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引起的,但部分病例应用三腔二囊管后止血效果并不佳。近年来随着急诊胃镜的广泛开展,发现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不都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还与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如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肝源性溃疡(HU)等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2]。袁文谋等[3]报告,非静脉曲

8、张破裂出血占全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33%,以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为主要原因,占79%。鉴于上述原因,近年来多数主张药物治疗为主。  以往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垂体后叶素静脉注射加滴注,通过收缩内脏动脉,降低门脉压力而止血,止血成功率为50%~70%,但复发率高[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