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基层政权民主自治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农村基层政权民主自治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ID:21709851

大小:5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4

浅谈农村基层政权民主自治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_第1页
浅谈农村基层政权民主自治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_第2页
浅谈农村基层政权民主自治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_第3页
浅谈农村基层政权民主自治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_第4页
浅谈农村基层政权民主自治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基层政权民主自治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农村基层政权民主自治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以安徽省砀山县黄楼乡曹口村为个案摘要中国的问题,大多出于农村。农村乱则天下乱,农村治则天下治。因此,历届政府都把三农问题当作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近几年,中央采取取消农业税、发放重粮和农机购机补贴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与此同时,农村民主自治也在探索中进一步发展,以1998年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标志,确立起比较完备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等诸多制度,在落实上述制度过程中,成绩肯定是有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阻力和问题。基于此,本案以安徽省砀山县黄楼乡曹口村为个案,从

2、乡政府、党支部、村委会、村民几个角度,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近些年农村民主自治发展的问题。本案也尝试从这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主张建立健全政府支持——支委团结——村民拥护的和谐村民委员会,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农村政权;村民选举;自治;政府支持——支委团结——村民拥护引言曹口村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地——砀山县的西南角,与河南地面仅一河之隔。本村的基本情况是,468户,2569人,由八个村民小组组成。本村共有18个姓氏,其中刘、张、王等姓氏人口较多,各占约24%、19%、16%。本村现在土地3746亩,主要生产小麦、玉米、黄豆等。由于村民在上世纪改革开心之初就奔赴全国尤以河

3、南省最多卖麻油,经济上一直较为富裕,九十年代中期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近几年打工潮兴起,大多数男女青年远到沿海务工,这样,除了农忙、年关等时节人员较为集中,平时曹口村是典型的空心村。村民委员会由7人组成,各村民组负责人1名,其中村支部书记兼任三、四组的负责人,村委会主任兼任五组的负责人,该村在2004年年初进行了村民换届选举,结果,张某和刘某分别继续担任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只有六组的负责人去新疆做生意不会回来而换了他人,其他的都是原班人马,其中,张某当书记15年,刘某当村委会主任9年。以前上级任命,现在改为选举,村容村貌却比以前没太大改变,村民偶尔埋怨领导人不领导,路修了几年仍没有动工,学

4、校也没有翻新,但村民对村干部态度上比以前肯定了不少,干群关系也和谐了不少。这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的成果吗?村民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领导”才能满意?村领导如何在乡镇政府和村民之间做好平衡?村级工作能不能再改进?都是本案所需调查和研究的,这或许对于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有一定的意义。一、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文所研究的是乡政府、村支部、村委会、村民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村民自治中依然存在的问题。但是囿于本人学生生份对中国农村的历史和现状没有特别深刻的认识,加上理论知识的相对缺乏,研究不免带有片面性和单薄性。(二)研究地点本案以安徽省砀山县黄楼乡曹口村作为研究地点,该村是

5、全乡人口第二大村,姓氏较多,村民关系比较复杂,经济也相对比较繁荣。(三)研究方法在本案中,我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利用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知识,采取了非结构性深度访谈法,通过与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及其他成员、村民的深入接触和交谈,了解了曹口村的各种情况,摸清了村中自治发展的基本问题。此外,我在实地调查中还采取了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二、村民自治发展中问题的分析郭正林教授认为:“农村权力结构建立在一定的社区经济结构之上。”并以此为根据,对农村政治经济进行分析,把农村政治经济类型划分为“强集体——强个体”的社区股份合作制、“弱集体——强个体”的家庭经济主导型、“强集体——弱个体”的集体经济主导型和“

6、弱集体——弱个体”的匮乏经济型四种类型。其中,“弱集体——强个体”的家庭经济主导型的特征是:农民家庭经济水平高,而村集体经济水平低。在这类村中,村民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得以巩固和强化,私有财产受到保护,产权制度开始发育,村民经济开始走向非农化、市场化和产权化经营。农民对土地的态度发生了逆向转变,在存在着替代性机会的条件下,不少农民放弃农业,而且由于农业的比较利益明显低下,无论是外出务工者还是留下务农的村民对农业都不是很感兴趣。曹口村即是此类。因为村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在全国各地卖麻油,九十年代中期最盛,因为当时每人每月大约有近千元甚至更多的收入,一度出现男村民“能推自行车者皆为油民”(村

7、支书语)的景象。他们在外有固定地点,只在农忙和年关才回到村里。显然,做生意已成为他们的主业,农业则成为副业,加上农业利薄,又有三提五留,有的地方的提留公然超过国务院明确规定的“不得超过家民上年纯收入5%的规定,竟达到15%、25%,甚至50%以上,辛苦一年所剩无几,甚至倒贴,于是村里出现了大量的抛荒现象,严重时达30%(村主任语)。不过这两年由于农产品保护坐和免交农业税,土地又能回到了他们亲戚或邻居手中。由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