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04861
大小:66.3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4
《语文教学守护语言的诗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守护语言的诗意当今时代,读图风行,文字阅读相对冷落。加之传媒语言、网络语言、市井俗语的多方渗透,汉语运用正曰益简单化、粗糙化、随意化,语言的诗性不断被埋没。早在18世纪,法国作家布封就说“风格即人”,20世纪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更认为“语言是存在之家”,他们都把语言提升到了本体论的高度。文学语言不仅是符号工具、表现形式,其本身便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可以说,语言与“存在”同在,与人同等丰富。然而,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并未对语言的诗性有足够认识,更未能自觉有效地守护语言的诗性。老师们更多地关注内容、思想、情感,却往往忽视了语言本
2、身的“美”。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听到以下课例: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几乎“一望而知”,没有曲折奥峭之处,教学却还匍匐在学生已知的能力层面,仅仅列取作品那可听可见的语义层面,简单地筛选信息、简化内容,却将文章本身精湛传神的语言弃掷不顾。如此,教学的无味无趣、单薄浅俗也就在所难免。其实,读这一类文章,即便学生读懂了内容,也未必能深入文心,推敲作者语言表达的苦心孤诣、写作思维的电光石火,进而意与文合,读出那“雷转空山惊”的高峰体验。如果师生长期缺乏高水平的阅读审美体验,仅只盘桓在文章内容的表层,那么其阅读兴趣、审美能力都难以灌注活力,最
3、终难免阅读的低水平重复和作文语言的伧俗简陋。文学语言特别忌讳“抽筋剥骨”,斩断文脉。汪曾褀先生有个精辟的比喻:语言像树,树干树叶,汁液流转,一枝动,百枝摇;它是“活”的。语言的美不在每一个字,每一句,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说单看一个一个的字,并不觉得怎么美,但是字的各部分,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所以,好的语言是不能拆开的,拆开了就没有生命了。当文学作品被人为分解为几个段落、被删削得只剩下零散的词语、被剥离得只剩下筋骨构架、被直白地暴露出写作技法的时候,文学作品引人入胜的魅力何
4、在?惹人沉醉的美何在?删繁就简的分析,删去的是文学的美感,简化的是生命的班驳。所以,依靠内容的精简、提炼、概括,期求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大概只能是缘木求鱼。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字词的选用、句式的参差、文气的流转、声韵的抑扬理应成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体会语言的艺术性和审美性理应成为语文教师的基本修养。北京大学张世英教授认为,汉语的诗性特征,不在辞藻之华丽与否,而在于说出的言辞对未说出的东西所启发、所想象的空间之广度和深度。所谓“言
5、外之意”、“弦外之音”。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言约旨远、隐喻性、画意性和音乐性。笔者拟从这四方面,考察汪曾褀先生的散文代表作《葡萄月令》。这篇文章不以内容取胜,倒以语言见长。简淡平常,恰是作家汪曾褀创作上的自觉追求:我希望文章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不过,表面上的平淡随便,背后是作者的苦心经营。首先,言约旨远,用意精深而下语平易。文学语言区别于口语,就在于它经过了作者的提炼加工,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举重若轻。请看先生描写“二月”的相关文字:二月里刮春风。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了,忙忙地
6、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了。树绿了。雪化了,土地是黑的。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说的话就不说,••…多多许。”其次,隐喻性,以表示具体实景的语言,暗示(象征)深远的意境。汪先生这样写给葡萄施肥:“在葡萄根的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沟,把大送”二字拟人,一草一木,在汪先生眼里都是有情的,都是活泼泼的生命。“软”则将娇嫩的枝条随着春风摇摆的柔美映人眼帘。“树绿了”,“土地是黑的”,着“绿”“黑”二字唤起读者直观的美感;“绿”写出了树木吐芽,洋溢着盎然生意,“黑”写出了土地肥沃,包孕着无限生机;并且两相映衬,构成春天的美丽多
7、彩。而“碧绿”单词成句,置于句末,豁人耳目,舒朗中唤起读者的想象与美感。汪曾褀先生特别讲究语言的干练简洁,他用字精准,惜墨如金,力求每一个字都气韵生动,神气完足。这就是先生强调的“空白艺术”,“能不说的话就不说,••…多多许。”其次,隐喻性,以表示具体实景的语言,暗示(象征)深远的意境。汪先生这样写给葡萄施肥:“在葡萄根的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沟,把大送”二字拟人,一草一木,在汪先生眼里都是有情的,都是活泼泼的生命。“软”则将娇嫩的枝条随着春风摇摆的柔美映人眼帘。“树绿了”,“土地是黑的”,着“绿”“黑”二字唤起读者直观的美
8、感;“绿”写出了树木吐芽,洋溢着盎然生意,“黑”写出了土地肥沃,包孕着无限生机;并且两相映衬,构成春天的美丽多彩。而“碧绿”单词成句,置于句末,豁人耳目,舒朗中唤起读者的想象与美感。汪曾褀先生特别讲究语言的干练简洁,他用字精准,惜墨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