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95070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数学百分数应用题的管理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百分数应用题的管理论文一、铺垫导入 1.听老师念应用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题意,分别说成一道文字题,再口答算式。 (1)某村去年造林20公顷,今年造林25公顷。去年造林是今年和几分之几? (2)某工程队七月份修路20千米,八月份修路25千米。七月份修路是八月份的百分之几?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两道题的算式为什么会一样呢?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明白“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相同的。 2.讨论题:有的同学认为“3米比5米少─,也可以说成5米比3米多─。”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
2、解答分数应用题时,关键要找准单位“1”的量,要分清楚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相比较。 3.补题导入。 教师出示一道不完整的应用题:“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要求学生想一想: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提出哪些求百分之几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个问题,教师选择“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的问题,变成例3。然后揭示课题。 〔注析:这个数学环节的设计,具有“活、实、趣”的特点:(1)听题答题,形式活泼;(2)诱导讨论,训练落实;(3)补题导入,新颖有趣。〕 二、学习新知 1.明确目标。 师:看到例题和课题,同学们想
3、一想,议一议,这堂课我们要学习哪些内容?达到什么要求呢? 归纳学生的回答,展示学习目标。(略) 2.自学新知。 师:(指着例3)怎样解答这道题呢?请大家边看课本例3的解法,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从问题看,是哪个数量和哪个数量相比较:应当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2)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数量占什么数量的百分之几?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注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为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但自学能力的培养要讲究策略,要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让学生自学课本,从课本中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
4、要形式,突出了主体地位。思考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师主导的必要性。〕 3.启导理解。 (1)师生共同作例3的线段图,并让学生在线段图上指出“多”的部分是(14—12)公顷。 (2)指名回答自学思考题,着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列成关系式是:多的公顷数÷原计划的公顷数=所求。 (3)根据以上分析,启发学生列出算式(指名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注析:“学导式”中的“启导理解”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主宰讲解。它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启发式进行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探究、理解、内化的学习
5、过程。在学生感知应用题内容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再探究解题的关键,理解数量关系,把内化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外化为解题算式,这教学轨道吻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质疑问难。(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提出来,教师也可自我设问挑疑,将学习引向深入。) (1)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指导学生看分析图,讨论新的解题思路。算式:14÷12-1≈1.167-1=0.167=16.7%。 (2)如果把例3中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 先引导学生从问题看,思考是哪两个量比较?把谁看作单位“1”?(可让学生迁移运用学习例3时的方法,教
6、师要特别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3)学生有可能还提出以下一些疑问:例3第2种解法中的“14÷1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1”能不能写成100%?怎样正确使用“约等于号”和“等于号”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释疑,既可以由教师直接解疑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疑。 〔注析:质疑问难能力是学生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的综合反映,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导式”教学法的一个着力点。这里并不拘泥于“学导式”的教学程序,而是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认知规律,灵活调换教学步骤,将“质疑问难”放在“启导理解”之后,既便于引出其他解法,又有利于
7、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调整、补充、修正教学思路。〕 5.归纳学法。 (1)引导学生将例3的第一种解法和改变问题后的第一种解法进行比较。异同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2)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一般步骤:①认真审题,分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弄清数量关系;②抓住问题,知道什么数量和什么数量相比较;③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作除数),把哪个数量看作比较量(作被除数);④懂得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列式解答。 〔注析: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是“学导式”教学法的一个精髓。这个教学步骤意在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
8、识的技能和方法,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迁移练习 1.完成第3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第1、2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