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颐丹毒流痰课件

发颐丹毒流痰课件

ID:21661788

大小:1.70 MB

页数:96页

时间:2018-10-23

发颐丹毒流痰课件_第1页
发颐丹毒流痰课件_第2页
发颐丹毒流痰课件_第3页
发颐丹毒流痰课件_第4页
发颐丹毒流痰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颐丹毒流痰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颐丹毒流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血管外科王建春发颐定义热病后余毒结于颐颌间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腮腺炎。特点常发生于热病后期,多一侧发病,颐颌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全身症状明显,重者可发生内陷。病因病机外感风寒、风温之邪;或热病后遗毒于内;或情志郁结、饮食不节郁热内生,致使火热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少阳、阳明之络,气血凝滞而成。诊断多发于成年人,尤多见于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后、大手术后、或体质虚弱者,多数是单侧发病,亦可双侧同时发病。初起颐颌之间发生疼痛及紧张感,轻微肿胀,张口稍感困难。继则肿胀逐渐显著,并延及耳之前后,

2、以耳垂下部最为显著,如压迫局部,在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有粘稠的分泌物溢出。此时张口困难,唾液分泌大为减少,并可出现暂时性口眼歪斜之症。成脓发病7~10天左右腮腺部疼痛加剧,呈跳痛,皮色发红,肿胀更甚,肿势可波及同侧眼睑、颊部、颈部等处,压痛明显,按压局部有波动感,同时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能挤出混浊黄稠脓性分泌物。若不及时切开,脓肿可在颐颌部皮肤或口腔粘膜或向外耳道溃破,脓出臭秽。变证重症发展严重时体温可高达40℃左右,口渴纳呆,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内陷如患者极度衰弱,或失于调治,或因过投寒凉攻伐之品,常可使肿势漫及咽喉,而见痰涌气塞,汤水难下,神

3、识昏糊等毒邪内陷之证。鉴别诊断(1)痄腮多发生于5~15岁的儿童,常有本病接触史。发于颐颌之间,多为双侧性,色白濡肿,酸多痛少,不会化脓。(2)颈痈多发生于颈部、颌下的一侧,虽可化脓,但无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红肿。(3)骨槽风多发于20-40岁青壮年,有拔牙史,腮颊部漫肿焮痛,色红或白,牙关拘紧,不能咀嚼,脓成溃后疮口日久不收,且有死骨排出。内治热毒蕴结证证候:颐颌之间结块疼痛,张口不利,继则肿痛渐增,检查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常现红肿,压迫局部有粘稠的分泌物溢出。伴身热恶寒,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苔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解毒。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4、。毒盛酿脓证证候:颐颌间结肿疼痛渐增,甚至肿势延及面颊和颈项,焮红灼热,张口困难,继之酿脓应指,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能挤出脓性分泌物,伴高热口渴,舌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解毒透脓。方药:普济消毒饮加皂角刺、白芷等。热毒内陷证证候:颐颌间肿块多平塌散漫,肿势延及面颊和颈项,焮红灼热,疼痛剧烈,汤水难咽,壮热口渴,痰涌气粗,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舌红绛,苔少而干,脉弦数。治法:清营解毒,化痰泄热,养阴生津。方药: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余毒未清证证候:患者多有数月以至数年的反复发作病史,发作时颐颌部肿痛,触之似有条索状物,进食时更为明显。在两次发作的

5、间歇期,患者口内常有臭味,晨起后挤压腮腺部可见口内颊部导管开口处有粘稠的涎液或脓液溢出。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治法:清脾泄热,化瘀散结。方药:夏枯草、连翘、黄芩、生山栀、金银花、玄参、莪术、鲜芦根等。伴有阳痿者,加鹿角粉1.5g,每日2次吞服。外治法①初起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撒红灵丹外敷,1~2日调换1次。②脓成及早切开排脓。③溃后先用八二丹药线引流,外敷金黄膏;口腔粘膜出脓处,用青吹口散外搽,每天4—5次。脓尽改用生肌散、红油膏外敷。其他疗法(1)板蓝根冲剂,1代,1日3次。(2)犀黄丸或醒消丸,每次3克,1日2次。预防及调护(1)急性期给予流质或

6、半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饮食及辛辣刺激之品。(2)热病后、大手术后,注意保持口腔清洁,经常用板蓝根30g煎汤或等渗盐水漱口。(3)保持大便通畅,病久反复发作者,可作腮腺部按摩。急性发作时暂停。丹毒首见《素问至真要大论》又名丹轸火丹天火颜色命名因皮肤红如涂丹,热如火灼何为丹毒?中西医病名一致西医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网状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中医患处突然发红成片,色如丹涂脂染文献《诸病源候论》“丹者,人身忽然欣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手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去脓水数升。若发于节间,使流之四肢。毒入肠

7、则杀人,小儿得之最忌。”此外《外科正宗》《疡医准绳》《外科启玄》《外科大成》病因、病机、命名、辨症论治等。头面部-抱头火丹《疡科心得集》“抱头火且毒者,中于天行热毒而发。”胸腹腰胯部-内发丹毒《疮疡经验全书》“丹毒,内丹毒从胁下至腰下,肿发赤色,名日内丹,如早觉可治,致腰便不可治。”下肢-流火《外科证治全书》“流火,生小腿,红肿放亮,热痛如烧,不溃不烂,多在小腿肚之下。时医惟知以镰血出,或以鳝鱼血涂,总无全愈之日,时常发作,复镰复涂而已。”下肢丹毒赤游丹毒-新生儿《医宗金鉴》“赤游丹毒,小儿赤游丹之证,皆由胎毒所致。”病因病机(西医)β---溶链网状

8、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表皮、真皮浅层。一般不化脓、不发生组织坏死中医病因病机《圣济总录》“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