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59722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与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与对策分析一、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1.扩招导致学生创新能力良莠不齐。由于国家的扩招政策,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在此大形势下,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有了大幅增加,参加工商管理研究生考试的各种资质的学生也大幅增加。一方面这是对人才的公平选拔,但从另一方面而言,许多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通过短期突击也挤进了工商管理研究生教育的大门。2.社会风气不利于创新培养。目前,社会浮躁之风给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多数工商管理研究生学习只为“快而省”地完成学业,以便早日毕业到社会上捞金。还有不少工商管理研究生把心思花费在这
2、些副业上,本末倒置,忽略了本职学习。这样的浮躁之风使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学习态度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只想走捷径,不愿意好好做科学研究。这样的社会风气不利于培养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3.学校的培养制度缺乏创造性。学校在工商管理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中,还是沿袭本科阶段的方式,老师教授学生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这样的授课过程使得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实践课只是“蜻蜓点水”。而实践才是真正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并创新知识的重要环节,这样的课程设置就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另外,学校对跨学科的课程开设较少,限制了学生横向拓展思维的培养,而这种
3、思维的培养恰恰是创新思维的关键。创新思维关键在于联想发散,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学校的培养制度缺乏创造性。4.学校评价机制过度量化导致创新能力的缺失。当前学校的工商管理研究生教育往往将论文发表数量与课业成绩挂钩,更有甚者,与是否能毕业挂钩,这种评价机制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创新,尤其是社科类的创新,需要一定的积累,包括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这都是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的。在这种评价机制之下,学生会一味追求论文发表数量,从而粗制滥造文章,导致学生没有潜下心来认真研究。在这种缺乏认真钻研的情况下,创新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5.学生学术道德
4、素质不高导致创新能力缺乏。从事工商管理学科的学习,首先要有学术道德,不抄袭他人的学术论文的现象却十分严重。许多研究生直接从X上下载文章原封不动地交给老师,还有些研究生根据X上的资料拼拼凑凑写一篇文章。学术道德素质不高的后果就是学术界抄袭成风,创新思维无从得来,没有创新的科研成果。另外,研究生的抄袭行为也会导致思想的僵化,从而形成不愿意思考的坏习惯。总而言之,学生学术道德素质不高导致创新能力缺乏。二、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分析1.国家应改革招生制度。理性对待扩招问题是我国现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之一。从近年来工商管理研究生社会就业率可以看出工商管理研究生现在已经接近
5、饱和,不应再实行扩招政策。国家应该从招生的目的、招生人数是否饱和这一思考点出发,重新制定切实可行的招生政策。同样,由于扩招带来的学生人数庞大,国家应该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投入,兴办实验室,实行实验教学,以此来加大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从宏观上指导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各级政府在这些方面的力度明显不足。为了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各级政府也应该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以贯彻中央的思想。比如说,设立与创新相关的奖项,以此来鼓励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这样一来,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会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配合下双管齐下,
6、得到很好地培养。3.学校应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社会层面应该提供校企联合培养的平台,为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工商管理研究生本来就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有助于经验的累积。再者,这种培养模式可以让研究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真正运用过相关知识,知识才会升华。并且,研究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获得新思维。这种新思维是基于实践产生的,具有真理意义,也更具有创新意义。4.学校应多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丰富工商管理研究生的视野。对于研究生来说,一次学术交流活动的经历,可以给他很好的启示和示范作用,专家或学者的一句话就能使人茅塞顿开。另
7、外,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也可以遇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朋友之间的相互交流,往往可以激发创新思维,而朋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创新能力。5.学校应调整课程体系。课程学习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工商管理研究生的教学中,一方面,应该引入一些研究性、前沿性较强的课程。在这种课程的学习中,可以让研究生了解到最前沿的知识,从前沿知识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增加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加重实践性课程的比例。跨学科的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