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43001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对新课程下高中教学理念与方式转变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新课程下高中教学理念与方式转变的思考新课改是振兴教育,适应国际潮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唯一选择。新课程新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要想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 一、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传统的高中课教学方法基本上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新理念要求教师不当“主演”当“导演”,由“灌输”变为“引导”,在课堂
2、教学中起到服务、参与、引导和点拨提升的作用。新课程的教学本质为师生、生生交往,其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把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科知识的特点和规律贯彻好,更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1.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合和服务者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与学相互渗透、交往互动,要求面向全体,教师主导,人人参与。这就意味着师生平等对话、质疑探究、合作建构,在互动中分享知识建构的意义,在相互合作中获取知识以及探索的乐
3、趣。 学会合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从而达到眼界的融合,来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分享成果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设计学习环境,搭建学习平台,引导学生探究,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充分合作、讨论,变成了学习的同伴,教师应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是“平等中的首席”。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被动接受式教育,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无法获得直接体验。没有创新的理念,没有实践的条件,学生就失去了研究和发现的机会。新课
4、改倡导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和认知、情感升华的过程。创新教育,关键就是要创造出学生活动的时间、空间,要努力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活动目标、活动对象,以及达到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中,缺乏“合作学习”的理念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就难以保证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自然也不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而且会使学生变成眼高手低的“书呆子”。 3.教师要融进去、蹲下来享受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去,教师往往一讲到底,忽视学生的存在,其角色主要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知识体系
5、的呈现者。新课改要求教师融入学生,放下身段,榜样示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知识的促进者和激励者。没有教师参与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是不完整的。学生更多的兴趣是与教师讨论,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全程参与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和学生一起分享理解,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彼此的经验、知识、情感、体验等都可以产生共鸣。 二、转变学生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一切以学生
6、的发展为出发点,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成才平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1.积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相信学生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课堂上敢说敢问,就必须承认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完整的人,有自己的躯体、感官、头脑、性格、意愿、知识和思想基础及行动规律。“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些都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新课程
7、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强调的就是学生地位的主体性。教师不能以传统教学中“权威”的角色出现,高高在上,让学生完全服从自己,而是要想方设法了解学生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要,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组织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学生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更是教育生活的体验者和丰富者。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
8、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命运和生活掌握在教师手里,教师是学生幸福生活的缔造者。只有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越来越强,自我发展的自觉性才能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引导、激励、唤醒学生追求幸福生活的主体意识。 2.以生为本,赏识学生 因遗传、环境、家庭、生活经历不同,每个学生在兴趣、品质、智能和特长等方面都是独特的,教育正是因为学生的独特性而更需要激情和创造。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要以充分尊重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