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

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

ID:21620901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_第1页
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_第2页
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_第3页
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_第4页
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门备受关注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国家人才素质结构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落实这门新课程,真正发挥这门课程的功效呢?笔者就这方面内容谈谈看法。  1.面向学生生活。  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

2、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课题要尽可能地由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提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项目要贴近社区和社会现实,劳动与技术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题或项目要摒弃以往那种以“课文”的形式呈现的方式,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活动项目。实践证明,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经验、贴近社

3、会现实,学生越能较好地操作,积极性越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项目的选择和确定,应克服单一的从书本到书本、从文字资料到文字资料的局限性。学生可以做纯文化研究性的项目,但一定要联系自然或社会现实。  2.提倡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己教自己(不提倡教师直接否定学生)。  把学生作为教学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老师退居二线,学生互相质疑甚至否定,既有利于促进反思与思辨,又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教学机制,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有向师性)。教师对学生的质疑或否定与学生之间的质疑与否定性质是不一样的。  3.提倡让学生在活动的体验感悟中形成概念,在理解内涵基础上生成概念,不提倡

4、传递、灌输概念。  比如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教材有误导倾向,特别是科学性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手脚,但其实这是对教师如何看待教材的一种考验。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学生提出问题一定有他背后的兴奋点,除非这个问题是他为完成任务而提出的。既然是合理的,就不能轻易否定,可以说暂时放一放,他不放弃的话,还是要尊重他。对有没有能力、有没有科学性不能简单武断地下结论。确实,真理有的时候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诺贝尔奖获得者高锟,在1966年发表“光通讯”基础理论,提出以一条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光纤代替体积庞大的千百万条铜线,用以传送容量几近无限的信息传送,当时被外界笑称为“痴人说

5、梦”,但高锟教授的理论于90年代被广泛利用,造就了今天互联网的大发展,被誉为“光纤之父”。  科学性实际上是成人化的语言,因为科学原理对初中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对实用性、可行性不必通过给出概念、理解概念、运用概念的学科教学程式,二者是可以变通的,比如变成能不能够?要不要?理解内涵的教学,同样可以达到目的,概念在最后变得自然而然。  4.开发“物”的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载体。  4.1资源包。“资源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种重要资源,它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快地进入课程,从而促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但不能过于依赖“资源包”,把它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材,否

6、则以“实践性”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会出现学科化倾向,失去应有价值。  4.2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四大领域之一,已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与接受。我校在这方面已开展多年,并取得很高成效。某些学生已掌握从互联网寻找资料、下载资料、打印资料的技术;在《我为母校设计校徽》课题中,学生更是利用电脑绘制出许多五彩缤纷的图案,把奇思妙想通过鼠标展示;更有甚者自己录制节目,并通过电脑展示,提高了课题研究的真实性与可信度。  4.3书及刊物。如果没有网络的支持,那么书籍就是进行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载体。正是有了“博览群书”,才使孩子们知道了“含羞草‘害羞’

7、的奥秘”、“艾滋病传染的途径”、“如何防治鸽子生病”……某些学生整理收集的资料,制成了剪报或手抄报,拓宽了知识面。  5.抓住地方特色,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整个生活的课程,如果我们只注重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忽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会造成学生生活与自然、社会的分离,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与自然。校外资源存在的形式极为广泛,如博物馆、气象台、福利院、加工厂等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如果以此为出发点,联系地方特色寻找研究课题,就会使活动开展得更有意义。东山作为一个美丽的小岛,有着自己的诸多特色,如风景优美、渔业养

8、殖业发达、芦笋远销国内外,应抓住地方特色,开发校外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