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02534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之我见:创新教育是当今中学教学的重点。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必须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观念的创新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精神。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创新精神 简介:孙婷,女,1980年12月,安徽省滁州市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初中历史教学,滁州实验中学教师。 []:G633.5[]:A []:1002-2139(2011)-18-0060-01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许多老师总是照本宣科,重内容、轻方法,课堂枯燥无味,老师无精打采,学生死记硬背、厌烦透顶。真正的历史
2、课堂应该是灵动的、活泼的、有意义并且丰富多彩的。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必须要提高和改进。 一、中学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急待提高。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师只是一个文化的消极传播者和普及者,把书本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从而产生了知识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迷信和以固定观念看待事物、以老经验处理新问题,这些老观念严重阻碍老师自身创新思维能力。而加强自身的历史科研意识,培养历史科研创新能力,对绝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很难想象,一个综合素质差,创新能力低的教师能培养出创新思维意识的学生来。所以
3、,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克服困难,加强对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关注,不断把重大历史现象的最新研究动态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学校和教管部门,应该千方百计提供教师进修的机会,来提升老师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让老师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二、必须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在升学重压下,传统教育观念仍束缚着大批教师。首先是传统的教师观。其次是陈旧的教学观。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如仓库一般储存知识和积累知识,并以既定的答案为最终和唯一结论,使学生变成书本和分数的奴隶。再就是“唯师是从”的专制性的师生观。许
4、多教师在听到学生不同意见时,常用自己的想法束缚学生,或给予伤害自尊心的批评,造成学生不敢提出和老师不同的意见,创造性思维便无从产生,最终变成一群只会听人吩咐,不会思考也不愿思考的学生。在这种旧教育观念的桎梏下,学生只是分数和书本的奴隶,个性很难充分舒展,思维不能健康发育,导致思想依附,灵魂萎缩,那种唯师是从,惟书本是从已经成为普遍性的精神现象,这不能不令人痛心和担忧。这些不具有独立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接班人又怎能适应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又怎能担负起21世纪富国强民之重任。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由过去主要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了的知
5、识,转向不仅要很好地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了知识,而且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由过去主要强调全面发展,转向不仅强调全面发展,而且特别注意个性发展;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法。 三、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只有通过具体的教学工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关键是根本,我在历史学科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一些方法: 1、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建立起民
6、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创设一种宽松、愉悦、主动参与的课堂气氛,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其次,教师不要以长者自居,而应与学生平等地商讨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水平高低,有无道理,都应尊重和鼓励,使老师成为他们亲密的朋友。教师只有积极创设“和谐”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就会乐于学习、乐于创新,主动去探索新知。 2、注重创设历史情景,寓情于教,师生互动。 历史学科具有时间、空间、人物的特定场景,老师应有意识地引
7、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具体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选用好情景资料(图片、古诗、漫画、故事等),把学生带入历史氛围之中。 3、注重历史知识的个性化 历史知识个性化的特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辩论、写历史论文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历史,独立地作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 4、注重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 历史教学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现实生活服务,能够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史为鉴,并且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如果我们能从本学科的角度对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讲解,
8、其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在讲古代史各个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表现、特点以及古代赋税制度改革时联系到三农问题;在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