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ID:21600605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_第1页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_第2页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_第3页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_第4页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G718.5【】B【】1001-4128(2011)03-0020-01    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含义  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已经多年,但理论上尚缺乏科学的定义。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在1998生123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

2、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1]  在1999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高教司司长钟秉林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观念。”[2]  根据原国家教委1995年下达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1996年6月,以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为组长的9所高等专科学校承担了“工科03—5号”课题——《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该课题2000年的研究总结

3、报告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对不同类型专业人才、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3]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教育目标共同确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并在实践中形成的定型化范式。  2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  由于多方办学,多头管理,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状态,使得学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

4、学校的规模效益无法提高。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加之经济发展的速度增快,职业教育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发展缓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各部门、各企业都按自己所需办学,而部门办学往往社会化程度不高,在宏观上出现结构上的不合理,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来培养。  2.2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由于高职教育较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起步要晚,故教师在教学

5、上更多地沿袭了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同时对高职教育所界定的“技术应用”以及理论上的“必需、够用”的原则作简单、片面的理解,教学和研究的学术性不强,任课教师对生产、社会实际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理论和实际脱节。另外,课程的结构不合理,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比重过小,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劲不足。  2.3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后劲,难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这种状况将难以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多种知识技能、全面的素质和广泛活动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2.4忽视学生人

6、文素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由于高职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的培养,从而忽视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等。学生的德育目标要求过低,人文素养不高;过于彰显个性,以至缺乏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联系到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我国的国情,我国的高职教育不仅要转变人才观念,更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3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3.1加强“双师型”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要想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首先要建设一支

7、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做法有:骨干教师到企业学习,提高实践技能;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掌握先进的生产工艺;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职院校进修,提高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能力;聘请专家来校讲学指导,教师外出进修以及参加学术研讨活动等,及时跟踪技术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同时,从合作企业中聘请技术能手到学校任教,参与课程建设、实训指导、工学结合的教材开发等工作。通过建立这样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应紧跟社会的发展,并与企

8、业技术人员合作,共同建设优质的专业核心课程,共同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与实训指导书。同时,每个专业都要建设好若干门精品课程,带动其它课程建设。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2将教学融入生产中,实现以产促教。  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