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03903
大小:7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8
《高职教育招生模式变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教育招生模式变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给高职教育带来崭新的发展机遇。在《规划纲要》的引领下,招生模式发生全面变革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然随之进一步创新。关键词:高职教育招生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ax—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于XX年7月29日发布。《规划纲要》中专门有一个章节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与要求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且明确指出:“要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发展职业教育。”这既是中华职业教育社在职业教育实践中长期坚持的教育思想,同时
2、也是《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发方向的基本要求。黄炎培先生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使有业者乐业”,指有业者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和水平,从而迸发出创造力,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1]三十年来,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但其发道路却充满坎坷,而高职教育更是自“诞生”以来就饱受争议。高职教育是伴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改革前行的,模式没有最新,只有更新。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逐步改革,使高职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的模式差别越来越大,可以说是一个从规定动作到自选动作的过程。[2]要实现可持续的稳定发展,高职教育就
3、应当继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课程、专业设置和师资培养,推进教育模式的改革,以增强社会认可度而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新型高等教育。一、招生模式的全面变革(一)招生模式全面变革的前提首先,XX年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在校生2979万人,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而《规划纲要》中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依靠招生规模的扩大。其次,从《规划纲要》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将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并列,就是要调整我国社会的人才结构,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职业教育
4、。要有动脑的人也要有动手的人,要有管理的人也要有操作的人。在大部分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倍受青睐,但是在我国现阶段这种情况还没有出现。我们要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就必须大力发展和强力推进高职教育。最后,教育部已经在部分高职院校展开了自主单独招生改革试点。早在两三年前,部分“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就开始进行自主单独招生,而且效果良好。XX年,这项改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教育部通知,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1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都可以参与申报。[4](二)招生模式全面变
5、革的具体体现一是招生方式和招生时间的变化。基于上述前提,目前再通过传统的单一高考,用一考定终身的方法来招高职生,显然己经不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高职院校应当彻底改变以往的统一招生模式,做好自主单独招生的准备工作。招生时间应更加灵活,虽不能“随到随学”,但也可以在每学年中增加招生次数,这样更能满足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求学的愿望。而学生在实习期间,或通过一段时间较为完整系统的学习后,能就业的应当先就业,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再灵活安排剩余的学业,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就业。二是自主单独招生力度会不断加大。招生方式不再采用现在
6、的一考定终身的方式,以试点单位为例,各校应当着力改革,实行在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下的自主单独招生,即在坚持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前提下,高职院校依法自主规定报考资格、自主组织专业考试、自主确定录取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这是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为了探索出新时期适合高职院校培养需要、适合学生成才发展的选拔模式。三是生源的多样化。招生模式变革后,高职院校的生源不再仅仅限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毕业生。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更好地推进全民终身教育,高职院校的生源应当是开放的
7、,即全社会的普通劳动者特别是在岗人员,都应该有平等享受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权利。这种变化应当强化,高职招生最终要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整体转变为“注册入学”*。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当适应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而随时做好准备,从而吸收更多的生源。(三)招生模式变革应注意的问题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绝不能把高等教育搞成一个产业。现在高职院校众多,公立私立并存。招生模式变革后,实行自主单独招生,有的高职院校可能会为了生源不择手段,违背招生计划原则。在这种状况下,高职院校的自主单独招生工
8、作必须从长计议,首先就要充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加强院校基础建设,努力增强师资力量,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样,才能让更多的生源放心就读,从而化解招生难的问题。二、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创新(一)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再定位高职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