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适应学生的差异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适应学生的差异性

ID:21595412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适应学生的差异性_第1页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适应学生的差异性_第2页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适应学生的差异性_第3页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适应学生的差异性_第4页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适应学生的差异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适应学生的差异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适应学生的差异性:新课标向课堂提出了新要求,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建立宽松和谐教学环境,采用分层教学,导学探索,全面适应学生个体发展,达到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宽松和谐;分层;导学探索  :G632:A:1002-7661(2011)11-221-01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即使双胞胎也不例外,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所处的环境、背景等因素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差异的特点表现为:客观性、多样性和发展动态性。客观性表现在学习速度上有快有慢;多样性是指不同学生表

2、现出不同的多种智能倾向;发展动态性即中小学生还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变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教育社会学的“互动原理”指出,在一个教学群体中保持一定的差异,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适当的互动是维系人际关系,促进交流和形成集体的重要因素,是进入社会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必备条件。另外,社会也需要各成员角色间有一定差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然而随之产生的问题就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结合教材本身特点,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数

3、学的兴趣,最终达到能力的提高,摆在了每一个数学老师面前,下面我来谈谈课堂教学中如何适应学生的差异性;  一、建立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灌输式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新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每一个教学过程,给学生创设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思考交流的时间,有活动训练的时间,有探索发现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答“式教学模式,构建“问

4、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另外,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现自身错误,不断修正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及时给予帮助与提示,以达到发展学生个性思维,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目的。  例如,在苏教版必修4正弦函数单调性这一节教学中,对如何引出单调区间,教师可这样设计:先复习五点作图法在一个周期内画出图像,再扩展到任意实数的图像,下面接着问:该函数在

5、R上有单调性吗?让学生复习回答单调性定义后否定,教师接着问:将区间缩小到一个周期呢?学生讨论,得出否定结论,再问:缩到半个周期呢?学生观察,讨论,众说不一,下面让学生辨析,争论得到区间中含最大,最小值,最后教师结合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取一个含最大,最小值区间,那么,教师接着问:取哪一个周期区间好呢,教师提出三个条件:  (1)在一个周期内  (2)先增后减  (3)在数0附近(便于讨论奇偶性),由此学生很快选定,在利用周期性扩展到任意实数区间。学生在不断辨析中参与了知识形成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信心,也提高了数学学

6、习的能力。  二、采用分层教学法,让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  分层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数学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其做法是(1)根据学生不同的数学成绩,思维特点将学生编成不同的组,以便提出不同教学要求。(2)根据不同的层次学生分层备课。(3)根据大纲要求分层授课,上课针对题目难易有不同层次学生解答。(4)针

7、对不同学生分类指导,解决分层问题。(5)发挥优生小助手作用,采用优差生结对帮扶,提高总体差生层水平。  三、倡导“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材或课本内容提出或设置需要解决问题,提出一个个问题串,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重点难点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索,提出不同的观点结论,让大家分组讨论,辨析,反驳,达到问题解决,形成不同的解决途径。例如,在苏教版必修2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教学中,教师依次提出以下问题:1,在同一个平面内,两相交直线

8、所成角是如何定义的?所成角范围?2,你认为如何定义两异面直线所成角比较合理?所成角的范围?3,有定义提示我们处理空间问题常如何处理?学生预习后,当堂讨论,提出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处理空间问题常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  新课改呼唤新教法,新社会需要培养各种各样人才体系,根据不同的学习现状,学习习惯,教师要适应学生个体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