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英语四级仔细阅读介绍及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Rebecca张旭ReadinginDepth题型介绍文章长度300-350词题材科普知识、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类文章体裁说明文或议论文答题要求时间20分钟所占分值20%设置题型多项选择题题目数量两篇文章,共10道题目难点文章一般包含4-6段(个别文章段落较多,每段长度则相对较短),文章不长但文中多为长难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题干中涉及部分定位词,但即使依靠定位词找到原文题目所在位置,若不仔细理解与之相关的上下文信息很难选出正确答案。选项中干扰项迷惑性大,不易直接找到正确答案。快读主题句寻找答案细节事实题/推理判断题词义理解、观点态度和主
2、旨大意题正确选项的4种设置规律干扰项的4种设置规律答题技巧快读主题句寻找答案(一)快读哪些内容?(二)哪些句子不读?快读哪些内容?要了解文章大意,通常读为各段的首(尾)句,以及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四级阅读文章一般在3-7段居多,有些描述性文章的段落会多些。通常我们需要通读段落首尾句,这对于解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命题规律命题规律1:如前所述,多数文章的段落首句是把握文章主旨的重要线索。一般说来,文章开头或结尾往往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若时间有限,通常只需读首尾段,便极有可能在其中发现答案。命题规律2:有些文章首尾句经常是细节题定位的句子,甚至本
3、身含有答案。命题规律3:有些文章首尾句所体现出的文章大意虽然其具体程度不足以解出主旨题,但足以用来排除细节题中的偏离主题的选项。(二)哪些句子不读?同位语和较长的后置定语(如人物身份,句子中间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很长的专有名词(如机构名称)等。这些信息需要用跳读(skip)的方法,略去不读。在文章里,经常会出现此类文字信息,目的是为了干扰视线。实际上,没有必要去弄明白某人是什么大学的什么教授,也不必急着去了解美国一个部门的全称或缩写是什么具体意思,因为题目中极少直接考这样的细节信息。做题时即使需要此类信息,利用人名或其它专有名词都是开头字母
4、大写的特征很容易找到。细节事实题/推理判断题规律1:列举、并列处常考通常说来,原文连续提到三个以上的事物就成为列举和并列,典型的列举句式为“First,...Second,...,Third,...”;典型的并列句式为“A,BandC…”。规律2:特殊标点处常考破折号、括号、冒号都可以表示解释、说明;引号表示引用某人的观点;感叹号表示作者的感情、态度。这些特殊标点前后的信息都常常是考点。规律3:人名或专有名词处常考文章中出现人名或专有名词时,常会出细节题和推论题。可先根据专有名词在原文找到有关的信息来源,再仔细阅读信息内容,查找正确答案。规律
5、4:举例、打比方处常考议论文中,作者常用具体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用打比方的办法使所要论及的事物通俗易懂;这类词常见的有suchas,forinstance,acaseinpoint,as…as等。规律5:绝对性词汇,唯一词汇及最高级处常考文章中若出现must,all,anyone,always,never等绝对性词汇,或者only,sole,unique等唯一词汇或first,most,last,1east等最高级词汇,因为意义绝对,答案一般会出细节题。规律6:指代处常考指代一般涉及代词(如they,it,he,she,this,that
6、,these,those等)的所指。代词的所指通常在上文出现,因此;只需看该代词之前的一两句,并注意代词是单数还是复数,即可找到其所指。规律7:转折、对比处常考文章中出现however,but,while,whereas,instead,yet,atthesametime,nevertheless,nonetheless,otherthan等表示转折或对比含义的连词或副词时常易出考题,它们通常表示两个事物、观点、情况等的对比;有的还体现出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规律8:因果关系常考因果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词汇和结构来表达,例如:●连词:because,
7、since,for,as,so,therefore,consequently,asaresult等。●动词或动词词组:cause,resultin(接结果),resultfrom(接原因),owe…to,attribute…to,originatefrom,arisefrom等。●名词:basis,cause,result,consequence等。做题时特别要注意那些表示隐性因果关系的词、短语或结构。规律9:文中“to”引导不定式表示目的处会考规律10:段落或句群的概括常考这种推断题类似主题概括题,考题针对的是段落或句群的主题,而并非其中的
8、某一句话,因此需理解段落或句群中的所有句子才能做出正确的推断。词义理解、观点态度和主旨大意题(一)词义理解题(教材P178-181)(二)观点态度题(教材P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