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观察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观察

ID:21575917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观察_第1页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观察_第2页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观察_第3页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观察_第4页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观察【】目的:评价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腹泻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小儿腹泻病;消旋卡多曲颗粒;疗效  小儿腹泻病发病因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肠炎,而轮状病

2、毒则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1]。轮状病毒最早发现于1973年,RuthBishop在儿童粪便中发现该病毒,1974年由ThomasHenryFlein;干净吸管取少许上清液,在加样处滴3~4滴即可,室温平置10min,观察现象。测试卡出现红色线两条,证明存在轮状病毒。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1.1诊断标准;②患儿年龄6个月~4岁;③病程在2d以内。  1.4临床资料  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共收治腹泻病患儿257例,年龄2个月~6岁,从中选择符合标准病例66例,其中男39例,女27例。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对

3、照组和治疗组,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5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复合乳酸菌调节肠道菌群、蒙脱石散吸附病原、抗病毒等常规治疗,体温高于38.5℃可给予对乙酞氨基酚或布洛芬辅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杜拉宝),患儿体重27kg,60mg/次,3次/日。可据患儿情况酌情加量,但单日剂量≤6mg/kg。治疗3天后评定疗效。  1.6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72h患儿腹泻症状、体征改善明显;  有效:治疗

4、72h患儿腹泻症状、体征有所好转;  无效:治疗72h患儿腹泻症状、体征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表2-1:两组疗效比较  表2-2: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临床观察,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检查没有异常,证明常规治疗加用消旋多曲颗粒是比较安全的。另外,两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谷丙转氨酶升高,考虑是轮状病毒引起的心肌功能损害。  3讨论

5、  小儿腹泻病是儿科的高发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异常。据资料显示,小儿腹泻中70%为水样腹泻,以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3]。  轮状病毒机理: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十二指肠和空肠,利用吸附蛋白与靶细胞受体结合侵入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然后在其中复制,使绒毛膜变短变粗,继而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导致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使小肠功能丧失,导致腹泻。同时由于病变部分肠黏膜分泌的双糖酶急剧变少,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而在肠腔内大量积聚,在细菌分解作用下,肠腔内渗透压增高,水分大量进入肠腔。由于小儿肠功能不全,此时

6、处于分泌增多而吸收减少状态,刺激肠壁加快肠蠕动发生腹泻[4]。另外,在轮状病毒发病机制中,微绒毛上皮细胞内的Na运动受限,进而造成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轮状病毒的易感因素:①小儿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当饮食环境发生改变后,胃肠负担过重。②小儿调节机制差,水分代谢旺盛,一旦失水很容易出现水、电解紊乱。③婴幼儿机体功能发育未成熟,容易造成消化道紊乱。④婴幼儿肠道菌群还未正常化,对侵入轮状病毒拮抗能力弱。喂养因素:婴幼儿处于喂养方式替换期,极易引起病毒侵染。早期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有大量的非特异性抗

7、体,具有极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不易使小儿感染轮状病毒,而人工喂养则不然,在畜乳加工过程破坏掉一些成分,再加上食具不干净,极易遭受外源病原菌的侵袭。气候因素:一般来讲,轮状病毒可全年发病,但深秋及冬末属流行高峰。在我国,主要是秋季轮状病毒检出率最高,秋末冬初发病率较高。相关文献已证明,该病毒与温度存在很大关系[5]。  消旋卡多曲颗粒是一种肠道脑啡肽酶抑制剂,可选择性、可逆性地抑制脑啡肽酶的活性,保护内源性脑啡肽免受降解,延长消化道内源性脑啡肽的生理活性,从而减少水和电解质的分泌。消旋卡多曲能够激活肠道内阿片受体,从而对肠黏

8、膜分泌起到抑制作用,减少Na、K、Cl-含量,最终改善小儿腹泻症状[6]。虽然消旋卡多曲属于脑啡肽酶抑制剂,但其对中枢神经的脑啡肽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在服药期间也不会对小儿机体产生任何毒害作用[7]。  通过本次实验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病的病程长短及疗效均有明显差异,从而证明了常规治疗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