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行绿色消费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我国推行绿色消费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ID:21551068

大小:6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2

上传者:U-991
我国推行绿色消费的困境及应对策略_第1页
我国推行绿色消费的困境及应对策略_第2页
我国推行绿色消费的困境及应对策略_第3页
我国推行绿色消费的困境及应对策略_第4页
我国推行绿色消费的困境及应对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推行绿色消费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我国推行绿色消费的困境及应对策略摘要:发展绿色消费是我国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绿色消费发展存在着绿色消费主体参与乏力、绿色消费法律机制不够完善、绿色消费管理方式落后等诸多困境,为此,需要在推动绿色消费主体积极参与、完善绿色消费法律机制、改进绿色消费管理方式等方面继续努力,推进我国绿色消费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F014.5文献标志码:A:1002-7408(2013)07-0083-03  消费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任何一个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消费,而科学的消费模式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绿色消费是顺应时代发展形势而产生的科学的理性消费模式,它强调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要具有生态意识,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是我国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消费的内涵与特征   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绿色消费,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物种环境的保护等内容。绿色消费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在消费领域的表现,绿色消费不仅是消费绿色产品,而且是保护、培育一个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消费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渗透着环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1]   绿色消费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约型消费方式。绿色消费主张适度消费,反对奢侈和浪费,是一种节约型的消费方式。绿色消费主张的适度是指消费水平要与当前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合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人们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第二,可持续性消费方式。绿色消费主张人类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权利。绿色消费倡导人们环保地消费,在消费的同时不能损害自然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不损害下一代人的生存环境;绿色消费倡导节约资源地消费,在消费的同时,不能强行占用后代人的资源,剥夺后代人生存的权利。绿色消费就是要维护人类生存的可持续性、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绿色消费顺应了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这一趋势。第三,公平性消费方式。绿色消费具有公平性的特点。绿色消费是兼顾了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消费模式。就代内公平而言,要求消费者在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的同时,不损害自然环境,浪费物质资源,不应把消费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基础之上。就代际公平而言,要求当代人在享受自己的生存权益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生存环境和物质资源,当代人应尽可能给后代人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第四,生态化消费方式。绿色消费主张人们在消费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鼓励人们使用绿色健康产品,并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在这种消费方式下生态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人们不再为消费而消费,人们更加关注绿色环保产品的使用。在吃、穿、用、住、行等方面,消费者越来越追求环保、健康,例如,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家具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绿色消费是更加健康的消费方式,它符合人们的生态需求。  二、我国推行绿色消费的困境  绿色消费对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在经济发展中,粗放型发展模式表现明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需要大力推行绿色消费。然而,我国发展绿色消费还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绿色消费主体参与乏力。绿色消费主体包括生活消费者、生产消费者和以政府支出为代表的公共消费者。这些主体对待绿色消费,均存在参与乏力的问题。关于生活消费者,即普通的消费大众,其绿色消费知识相对匮乏、消费结构不甚合理,绿色消费习惯亟待养成;对于生产消费者,即企业,存在认识偏差、反应冷淡,对绿色消费不够积极,过度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问题;对于公共消费者,即政府支出,存在着行政成本失控、行政效能偏低、政府浪费严重等问题。  第二,绿色摘要:发展绿色消费是我国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绿色消费发展存在着绿色消费主体参与乏力、绿色消费法律机制不够完善、绿色消费管理方式落后等诸多困境,为此,需要在推动绿色消费主体积极参与、完善绿色消费法律机制、改进绿色消费管理方式等方面继续努力,推进我国绿色消费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F014.5文献标志码:A:1002-7408(2013)07-0083-03  消费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任何一个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消费,而科学的消费模式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绿色消费是顺应时代发展形势而产生的科学的理性消费模式,它强调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要具有生态意识,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是我国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消费的内涵与特征  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绿色消费,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物种环境的保护等内容。绿色消费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在消费领域的表现,绿色消费不仅是消费绿色产品,而且是保护、培育一个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消费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渗透着环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1]   绿色消费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约型消费方式。绿色消费主张适度消费,反对奢侈和浪费,是一种节约型的消费方式。绿色消费主张的适度是指消费水平要与当前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合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人们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第二,可持续性消费方式。绿色消费主张人类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权利。绿色消费倡导人们环保地消费,在消费的同时不能损害自然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不损害下一代人的生存环境;绿色消费倡导节约资源地消费,在消费的同时,不能强行占用后代人的资源,剥夺后代人生存的权利。绿色消费就是要维护人类生存的可持续性、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绿色消费顺应了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这一趋势。第三,公平性消费方式。绿色消费具有公平性的特点。绿色消费是兼顾了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消费模式。就代内公平而言,要求消费者在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的同时,不损害自然环境,浪费物质资源,不应把消费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基础之上。就代际公平而言,要求当代人在享受自己的生存权益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生存环境和物质资源,当代人应尽可能给后代人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第四,生态化消费方式。绿色消费主张人们在消费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鼓励人们使用绿色健康产品,并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在这种消费方式下生态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人们不再为消费而消费,人们更加关注绿色环保产品的使用。在吃、穿、用、住、行等方面,消费者越来越追求环保、健康,例如,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家具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绿色消费是更加健康的消费方式,它符合人们的生态需求。  二、我国推行绿色消费的困境   绿色消费对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在经济发展中,粗放型发展模式表现明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需要大力推行绿色消费。然而,我国发展绿色消费还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绿色消费主体参与乏力。绿色消费主体包括生活消费者、生产消费者和以政府支出为代表的公共消费者。这些主体对待绿色消费,均存在参与乏力的问题。关于生活消费者,即普通的消费大众,其绿色消费知识相对匮乏、消费结构不甚合理,绿色消费习惯亟待养成;对于生产消费者,即企业,存在认识偏差、反应冷淡,对绿色消费不够积极,过度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问题;对于公共消费者,即政府支出,存在着行政成本失控、行政效能偏低、政府浪费严重等问题。  第二,绿色消费法律机制不够完善。由于绿色消费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因此需要国家运用法律机制予以调整,既需要对有利于绿色发展的行为进行鼓励,也需要对违背绿色消费的行为予以约束,甚至制裁。目前,我国促进绿色消费方面的法律机制仍存在一定不足,迄今为止,尚没有一部完整的《绿色消费促进法》,使得推行绿色消费的诸多工作无法可依。同时,与消费者权益密切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过于传统,没有充分体现出绿色消费的要求,而且,作为经济调节重要杠杆的消费税,还存在税改力度不够的问题。综上所述,法制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绿色消费的健康发展。   第三,绿色消费管理方式落后。绿色消费需要科学的管理,而我国在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三个部分均存在一定不足。首先,企业的绿色消费管理存在漏洞,具体表现在:在原料购置方面,偏好采购天然资源,不重视废旧资源再利用;在技术选择方面,仍然热衷于能迅速带来经济效益的传统技术,不重视绿色技术的发展;在组织建制方面,环保型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绿色技术研发中心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等进行外部联系的机构设置不够。其次,政府的绿色行政管理存在纰漏,具体表现于其对我国绿色消费市场的门槛把关不严,缺少对绿色标志的权威认证,使得绿色消费市场规范失序;对待资源的政府指导价失准,使得企业利用资源低价的交易规则逃避绿色消费。最后,社会的公共管理也有不足,民间社团和消费者协会没有很好履行自己的职责,宣传绿色消费理论,扩大民众影响以及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工作,均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我国推行绿色消费的若干策略  鉴于我国绿色消费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根据各个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或改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绿色消费主体积极参与。推动绿色消费主体积极参与,要根据生活消费者、生产消费者和公共消费者的实际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引导工作。  (1)倡导生活消费者积极参与。第一,传播绿色消费知识。消费者掌握绿色消费知识是推行绿色消费的前提。因此,需要普及绿色消费的基本常识,澄清人们对绿色消费的认识误区,让人们意识到绿色消费不是消费“绿色” ,不是禁欲消费,更不是选择质次价低、对健康有害的不良消费。对此,传播绿色消费知识要强调科学性,让大家真正意识到绿色消费是造福整个社会、事关每位消费者切身利益的事,并且这些利害关系能够在科学上找到充分的依据。同时,传播绿色消费知识,也要传授辨别绿色产品的方法和技巧,面向不同的消费群体,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X络等渠道,宣传甄别绿色产品的具体方式,以此提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识别能力。第二,改善绿色消费结构。目前,我国奢侈品消费与生计型消费两种消费模式同时并存,日益增长的高端收入者将我国缔造成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数量庞大的中低收入者还在精打细算,为生计奔波。对此,我国要加大收入分配调整,改善绿色消费结构,减小收入差距,破除制约消费者绿色购买力的障碍,要大力发展民生工程,加强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生存压力,促使其消费模式从生存型消费模式中解脱出来,向发展性消费模式转变;而对于高收入社会成员,可以通过征收遗产税、奢侈品消费税等多种途径,限制其非绿色消费行为,督促其从奢侈型消费向适度性消费转变,增强其社会责任,通过消费结构调整,引领消费文明发展,共同增强整个社会的绿色消费能力。第三,培养绿色消费习惯。绿色消费要求生活消费者养成绿色消费习惯。当前,我国绿色消费尚处在时尚或潮流阶段,与社会主流消费模式相去甚远,即使是接触到绿色理念的消费者也没有养成良好的绿色消费习惯,整个社会也没有形成崇尚绿色消费的文明风尚。对此,要树立绿色消费意识,激发人们绿色消费的热情,树立绿色消费荣誉感,使人们明白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在绿色生活理念的指导下,渐进改变日常行为模式,逐渐养成绿色消费习惯。同时,整个社会也要实现移风易俗,譬如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尽量减少大操大办,抵制大吃大喝等不文明行为,从而为社会成员培养绿色消费习惯营造宽松环境。  (2)引导生产消费者积极参与。要使生产消费者积极参与绿色消费,必须培养具有生态知识素养的企业家,推进企业绿色转型,实现企业生态化。“ 企业生态化作为企业生和发展的主要经营思想,要求企业家应具有把本厂、本企业建成生态化企业的意识和谋略。具体地说,这种思想的基本特征是:理解和执行政府制订的产业生态化政策,在企业层次上推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生态学思想设立企业的远景目标,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将清洁生产工艺作为生产的中心环节。企业的生态化不仅包括企业意识和企业谋略中应渗透有生态学思想,而且还体现为一种新型的企业效率观和企业发展观,是生态学向企业的全方位的整体意义上的渗透。企业生态化的主体是企业的决策管理层。”[2]通过影响决策管理层的绿色经营理念,从战略规划的高度解决企业绿色消费不足、绿色生产乏力的问题。  (3)重视公共消费者积极参与。加大公共绿色消费力度,需要缩减行政消费开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建立廉价政府,提高行政工作效率,杜绝行政资源浪费。“政府自身应加强行政消费成本意识,重视研究如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行政成本投入问题。在行政成本的投入上,应遵循目标原则、量力原则、节约原则,对行政成本的投入,尤其是重大的行政成本投入,进行必要的科学论证。第二,行政成本管理问题。行政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行政成本控制。所谓行政成本控制就是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行政成本的消耗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及时发现实际行政成本投入与预定行政成本投入之间的差异,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努力以较少的行政成本投入,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行政目标的管理活动。第三,行政成本产出问题。需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行政成本效益分析。即通过对行政主体完成的有效行政行为所消费的行政成本进行核算、比较,分析行政主体有没有以较少的行政成本投入实现行政目标,产出较多较好的有效行政行为。二是将行政成本效益分析与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衡量以及对行政主体的奖惩、升降等紧密结合起来。行政衡量包括行政质量与行政效率两个方面。” [3]通过加强行政成本科学性建设、控制行政成本支出,能够有效克制政府权力膨胀,推进国家机关实现绿色消费。  2.加强绿色消费法律机制建设。加强绿色消费法律机制建设,需要在绿色消费促进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消费税法等方面加强工作。  (1)制定一部完整的《绿色消费促进法》。目前,有关绿色消费的具体内容,散见于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当中,如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有些尚处于行政规章阶段,如《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等,虽然这些规范性文件对于绿色消费都有所涉及,但是各自强调绿色消费的某一方面,不够系统,同时,法律位阶参差不齐,法律效力也不统一。对此,我国有必要编撰一套独立的绿色消费促进法,在内容上,将有关绿色消费的法律条文纳入其中,删减交叉或重叠之处,填补法律漏洞;在体例上,调整内部结构,有效衔接与相关法律文件的外部关系,系统推动我国绿色消费的健康发展。  (2)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解释工作。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了消费者九项权利,规定了经营者十项义务,但在繁荣绿色消费市场的现实需要下,立法机关及司法机关还有必要加大对该法的解释力度。如,该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该条在赋予消费者一般意义的知情权之外,司法解释有必要对其予以进一步扩充,如果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或服务被标注属于绿色种类,消费者就有权知道其详尽的绿色信息,有权知晓辨别商品真伪的具体途径,以及对侵犯自己绿色消费权行为的救济方式。消法第19条规定:“ 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真实、明确的答复。”由于当前我国绿色产品的虚假广告泛滥成灾,对此,司法解释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划分,细化绿色产品的广告与虚假广告的评判标准,保护正当的广告宣传,加重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通过规范经营者的义务,净化绿色消费市场环境。(3)完善我国消费税法的改进工作。对于消费税,我国在2006年进行过一次税改,但仍有一定改进空间,可在原来基础之上,拓展奢侈品和奢侈行为消费税,即扩大征税范围,增加对奢侈品和奢侈消费行为的征税。从目前我国的国情看,消费税法的征税项目应选择一些税基宽广、消费支出大,且课税后不会影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奢侈消费品和消费行为进行课税。至于何为“奢侈”,通俗的理解是指社会一般收入阶层不敢问津的商品和消费。例如高档家具、裘皮制品、高档手表等消费品;保龄球、高尔夫球、台球、游艺以及特殊服务业如桑拿、保健按摩等消费行为。同时,开征有害环境和资源再生较慢商品的限制消费税。建议对二氧化碳排放及排氟、氯、氢等行为开征消费税。除实木地板和一次性筷子外,还应该将实木家具、一次性餐具、宾馆一次性洗漱用品等一次性用品、不可回收再利用物品、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和其它塑料制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同时逐步提高这些物品的税率。[4]  3.改进绿色消费管理方式。改进绿色消费管理方式,应从加强企业的绿色消费管理、加强政府的绿色行政管理、加强社会的绿色公共管理等几方面做好工作。   (1)加强企业的绿色消费管理。加强企业的绿色消费管理,即实现企业管理的绿色化,其具体方式如下:首先,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摒弃传统的线性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注重对废物资源化的处理,注意将垃圾变资源,扩大对废物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完成企业的绿色消费转型。其次,企业管理要紧紧围绕绿色技术的发展,在技术开发或者引进上,选择对环境有利、生态和谐型技术,要大力提升企业的绿色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绿色生产工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依靠绿色技术上的突破,进而广泛采用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保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经济优势,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最后,企业管理要加强绿色组织建制,在人力资源方面,要招聘更多的具有环境知识背景的人才,并予以重用,提供特殊的岗位,使其专业特长能够在企业战略与发展方面得到体现与应用。同时,企业要建立独立的研发中心。相比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企业尚未成为绿色生产力的孕育主体,因此,需要改变当前模式,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并且,企业要加大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各种资源和力量,为企业的绿色管理转变提供智力支持与科技支撑,在此方面企业组织要做出相应的建制与调整。   (2)加强政府的绿色行政管理。首先,严格市场准入,加强绿色认证。第一,健全有关环保认证的绿色产品标准和质量检验方法。我国政府应参照国际有关标准,在涉及水资源使用、电力资源使用、公共建筑建设、交通出行等的消费领域设立一些强制性环境标准,制定产品适度包装标准,制定分领域的能源消耗、水资源耗费、污染物排放的标准,逐步建立强制性产品绿色标识制度。第二,对绿色产品进行严格认证和管理。一方面应不断扩大绿色产品的认证范围,制定相关目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另一方面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规范绿色产品市场管理,严格执行法律规范打击虚假绿色产品,为消费者区别和评价绿色产品提供可以依赖的依据,以此来维护绿色产品的信誉,保护绿色产品的销售,指导绿色消费发展。[5]其次,准确把握政府指导价。面对我国资源市场的价格失准的现状,加强管理,改变当前低价工资与低价原料的现状。在我国经济实力及科技实力均有大幅度提升的背景下,日益凸显生产元素的真实价格,重新调整资源市场价,适时抬高现行价,努力使其与国际资源市场价格对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调节机制,打破当前行政垄断与行业垄断,遏制企业利用国内低价模式,滥用消费资源能源,从源头督促企业实行绿色消费。  (3)加强社会的绿色公共管理。加强社会的绿色公共管理,首先,要大力发挥绿色环保组织的作用,要将绿色消费常识的宣传与讲座长期化、建制化,培养整个社会的绿色消费意识,传播绿色消费理论的最新进展。其次,绿色组织要加强与社会民众的联系程度,号召民众参与到有关绿色消费事业发展的听证会、交流会中来,争取民众反映绿色消费的呼声与诉求,增强民众对绿色消费发展的影响。最后,积极开展消费者协会的绿色消费服务业务,对侵犯消费者绿色消费权益的行为,要予以披露与禁止;对消费者的相关投诉,要热心处理,帮助消费者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工大学,2005:31.  [3]李晓玲.试论廉价政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4]秦鹏.生态消费税收制度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6).   [5]刘伟.绿色消费促进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44-45.  [责任编辑:张亚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