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资源开发、现代农业扶持与市场能力培育

特色资源开发、现代农业扶持与市场能力培育

ID:21543757

大小:6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2

上传者:U-991
特色资源开发、现代农业扶持与市场能力培育_第1页
特色资源开发、现代农业扶持与市场能力培育_第2页
特色资源开发、现代农业扶持与市场能力培育_第3页
特色资源开发、现代农业扶持与市场能力培育_第4页
特色资源开发、现代农业扶持与市场能力培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特色资源开发、现代农业扶持与市场能力培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特色资源开发、现代农业扶持与市场能力培育势;现代农业;市场能力;三元驱动  :革命老区的脱贫致富不仅关系到我们优良革命传统的传扬,也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全面实现以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结合各革命老区的实际走出一条符合实情的特色扶贫和致富之路?地处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岳西县将发挥资源优势、扶持现代农业和发展市场流通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探索出一条“三元驱动”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之路,为其他类似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F124.7文献标志码:A:10012435(2012)04050505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农村贫困面较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6年以来,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和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岳西县牢牢把握政策机遇,始终以扶贫开发为主线,强化措施跟进和落实,探索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到2011年,累计实施了涉及基础设施、种养业、科技扶贫、劳动力培训、社会事业等十多个方面的扶贫开发项目,投入扶贫资金6亿元,财政扶贫贴息6.5亿元;按照2300元新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减少了25万人;实现生产总值56.07亿元、工业总产值115.5亿元、财政总收入5.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55元,分别是1986年的47.5倍、181.4倍、59.9倍、22.4倍。这对于一个先天条件严重不足、开发开放成本很高的地区来说,实属不易。  分析岳西县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感受最深的就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核心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农业的现代化使广大农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然而,各地农村的自然资源、历史条件以及社会条件千差万别,适合各地的致富之路自然也各不相同。本文以安徽省岳西县的“三元驱动”实现脱贫致富的实践为例,探索其中的特殊性和典型性,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综合挖掘和利用资源优势,推进潜在资源向现实优势转化,实现“养在深闺”到“名扬天下”的变化  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它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科学的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社会历史范畴,其内容及形式等都随着社会生产力以及其他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需要综合自然要素和社会因素来分析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对地处皖西的岳西县来说,恶劣的自然条件虽然是老区人民长期贫困落后的客观原因,但也曾经作为一道天然的屏障,成为保存革命实力和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条件。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革命先烈们在这片土地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不仅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今天的老区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红色产业开发提供了丰沃资源。近年来,岳西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着眼建设全国革命传统教育重要基地,大力增加财政投入,修缮遗址、整理文物、撰写史书、开展纪念活动,精心打造国家级红色旅游线路,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岳西红色旅游已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并荣获“安徽省红色旅游县”称号,形成的“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大别山革命烈士陵园—中央独立二师司令部旧址—王步文故居” 热门线路,每年带动入境旅游人数十万人,既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又提升了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从这个角度看,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成为老区人民发扬优良革命传统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资源。  与此相对应的,岳西的绿色生态和自然景观,更为世人向往。这里有覆盖率达到74%以上的森林植被和各种珍稀野生动植物,有十分淳朴的民风民情,是整个华东和中部地区天然的“大氧吧”。但长期以来,闭塞的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使得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秀美的自然景观“养在深闺人未知”,没能转化成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利条件。而且,“靠山吃山”的传统生活习惯,还一度使生态资源遭受到严重破坏。如今,随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沿海地区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提升,人民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休闲养生以及精神方面的追求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秀美自然景观的地区带来了巨大契机。  在正统的经济学里,空气、阳光等一般被视为自由物品,这在现代工业文明不甚发达的情况下是不难理解的,但随着工业扩张或下移、商业活动的扩大以及人口的增加,使得这一“天然”势;现代农业;市场能力;三元驱动  :革命老区的脱贫致富不仅关系到我们优良革命传统的传扬,也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全面实现以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结合各革命老区的实际走出一条符合实情的特色扶贫和致富之路?地处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岳西县将发挥资源优势、扶持现代农业和发展市场流通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探索出一条“三元驱动” 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之路,为其他类似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F124.7文献标志码:A:10012435(2012)04050505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农村贫困面较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6年以来,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和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岳西县牢牢把握政策机遇,始终以扶贫开发为主线,强化措施跟进和落实,探索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到2011年,累计实施了涉及基础设施、种养业、科技扶贫、劳动力培训、社会事业等十多个方面的扶贫开发项目,投入扶贫资金6亿元,财政扶贫贴息6.5亿元;按照2300元新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减少了25万人;实现生产总值56.07亿元、工业总产值115.5亿元、财政总收入5.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55元,分别是1986年的47.5倍、181.4倍、59.9倍、22.4倍。这对于一个先天条件严重不足、开发开放成本很高的地区来说,实属不易。  分析岳西县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感受最深的就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核心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农业的现代化使广大农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然而,各地农村的自然资源、历史条件以及社会条件千差万别,适合各地的致富之路自然也各不相同。本文以安徽省岳西县的“三元驱动”实现脱贫致富的实践为例,探索其中的特殊性和典型性,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综合挖掘和利用资源优势,推进潜在资源向现实优势转化,实现“养在深闺”到“名扬天下”的变化   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它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科学的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社会历史范畴,其内容及形式等都随着社会生产力以及其他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需要综合自然要素和社会因素来分析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对地处皖西的岳西县来说,恶劣的自然条件虽然是老区人民长期贫困落后的客观原因,但也曾经作为一道天然的屏障,成为保存革命实力和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条件。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革命先烈们在这片土地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不仅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今天的老区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红色产业开发提供了丰沃资源。近年来,岳西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着眼建设全国革命传统教育重要基地,大力增加财政投入,修缮遗址、整理文物、撰写史书、开展纪念活动,精心打造国家级红色旅游线路,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岳西红色旅游已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并荣获“安徽省红色旅游县”称号,形成的“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大别山革命烈士陵园—中央独立二师司令部旧址—王步文故居”热门线路,每年带动入境旅游人数十万人,既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又提升了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从这个角度看,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成为老区人民发扬优良革命传统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资源。  与此相对应的,岳西的绿色生态和自然景观,更为世人向往。这里有覆盖率达到74%以上的森林植被和各种珍稀野生动植物,有十分淳朴的民风民情,是整个华东和中部地区天然的“大氧吧”。但长期以来,闭塞的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使得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秀美的自然景观“养在深闺人未知”,没能转化成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利条件。而且,“靠山吃山” 的传统生活习惯,还一度使生态资源遭受到严重破坏。如今,随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沿海地区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提升,人民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休闲养生以及精神方面的追求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秀美自然景观的地区带来了巨大契机。  在正统的经济学里,空气、阳光等一般被视为自由物品,这在现代工业文明不甚发达的情况下是不难理解的,但随着工业扩张或下移、商业活动的扩大以及人口的增加,使得这一“天然”资源稀缺程度加剧,从而导致相对价格提高。有鉴于此,岳西县及时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强县”战略,从生态角度提出工业、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要求,严格产业和园区准入制度,建立特色产业生产基地,着力提升产业竞争能力,促进传统种植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工业快速发展。以汽车配件、轻纺服装、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发展迅速,取得了“量扩大、质提升”良好效果。201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企业数、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所得税收入五项指标,均比2006年增长了4倍以上。旅游业发展更加快速,明堂山、天峡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妙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鹞落坪、禅宗第一山——司空山等景区开发加快。尤其是2008年以来,连续四年举办“大别山映山红文化节” ,实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带动红色资源、绿色资源以及黄梅戏、岳西高腔等文化精品互动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到2011年,年接待游客从25万上升到200万,旅游综合收入从3100万上升到8亿元。进山旅游人数的大幅增长,带动了餐饮、商贸、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目前,岳西县创建了省级优秀旅游乡镇5个,优秀旅游村3个,农家乐300多户,其中大别山映山红生态文化大观园和红土客栈分别获省“五星”、“四星”农家乐。据统计,坐落在明堂山风景区的南河村现已发展农家乐21家,户均年收入6-10万元,南河村民因旅游带动年均增收1500元。  因地因时发展农业经济,推进传统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实现“本色农业”向“品牌农业”的变化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走的是一条农业的现代化之路。然而,由于各地的具体条件不同,从实际出发,因地适时推进农业发展,是各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现代农业是一个相对概念,既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更主要应以当时发达国家既有现代化成果为参照,不同时期也应该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以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肥化来概括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质。“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以成为传统农业。”[1]当前,农业的现代化意味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多样化。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是指农业生产从传统一家一户各自独立的小农生产方式向充分发挥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生产的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化。科学技术的运用是指农业品种的改良、农药化肥的使用、土壤条件的改善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有效发挥作用等。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农产品的商品化意味着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和农产品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农业生产经营的多样化是指突破传统的主业和副业的观念,面向市场的需求来安排农业生产经营的范围和规模。   岳西县农业生产条件的特殊性要求决定了必须走一条特殊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山地多、耕地少、交通不便、生产成本高、单位面积产出低、市场意识薄弱等,决定了岳西农业发展不能固守传统老套路,必须运用现代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加快发展。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农业技术的供给主要是发挥农业生产资源的比较优势和弥补比较劣势,不能逆势而行,即技术要有替代性;农业技术的供给必须和农业资源相匹配以促进农业资源的耦合,不能唯“高新”是用,即技术要有适用性;农业技术的供给不仅要提高经济效率还要注意技术的生态功能,不能只讲某一方面,即技术要有双效率。[2]岳西县从薄弱环节入手,着力推进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是因地制宜地推广可分性可得性便利性的小型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应用。小型农业机械成本底,但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工具来说效率高,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为此,岳西结合国家扶持政策,采取农业补贴和技术辅导等形式,支持农民使用小型机械,并以典型事例调动群众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自2007年以来,县级财政每年拿出100多万元,支持农民购买现代化生产工具,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成本,生产投入下降了一半以上。   二是想方设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山区的优质农产品和资源难以转化为现实的济优势,重要原因就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惯性或锁定效应、农民的市场意识淡薄和闯市场的能力薄弱。岳西县从抓源头入手,设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业与工业、旅游业、休闲产业相结合。目前,岳西已成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茶叶标准园创建县、茭白生产示范基地、省级蚕桑生产大县。岳西县还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政府联姻,为农民销售农产品牵线搭桥。2006年以来,先后在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地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实际成交额达到10多亿元,“岳西黑猪”、“岳西山野菜”等成为大都市抢手货。  三是大力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品牌化是市场深化的重要表现和农产品市场实现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优越的地理条件是生产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基础,但它的市场价值的有效实现离不开市场营销手段。岳西县利用各种媒介,宣传“绿色环保、特色山货”的生态农业理念,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培育的方式,推进一批优质农产品走上了品牌化道路,“岳西翠兰”、“高山蔬菜”多次被评为中国知名品牌,“岳西茭白”成为全国鲜菜类第三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打造带来了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为农民带来巨大实惠。2006年以来,岳西茶叶、蔬菜每斤单价提高了5倍多,为全县农民增加了20多亿元收入,逐步推动原产品增收向品牌创收的转变。  “现代农业本质上是先进的生产方式得以应用的过程。落后生产方式的改进和先进生产方式的应用是对立统一的,推进扶贫开发和发展现代农业体现了生产方式运动过程中的破立结合。”[3]岳西的农业现代化实践通过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运用、品种的改良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通过生产过程的分工协作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并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通过培育农业市场主体、激发农民的市场意识和提高农民的闯市场能力,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政府服务经济能力不断提升,实现 “插手干预”向“开渠护航”的变化  市场意识培育和闯市场的能力提高不仅是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内容,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条道路上,岳西人曾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2001年,岳西县田头乡和菖蒲镇等乡镇为了改变农业生产中的单一水稻种植模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曾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号召当地农民种植市场经济价值较高的西红柿。在市场较好的预期和政府协助销售的承诺下,许多农民种植起了西红柿。优越的高山环境和优质的土壤条件不仅使得当地产的西红柿品质极好,而且取得了非常高的产量。但是到成熟的时候,那么多优质的西红柿如何在市场上变成经济价值却遇到了问题。其一,政府先前承诺的协助销售却因市场的变化和工作人员的能力缺陷而变得无法保证;其二,农民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对市场情况一无可知,即使知道一些,也缺乏足够的勇气和市场风险承担能力;其三,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西红柿本身的品质优势和市场优势,从而也阻碍了它的市场化。最后,产出的西红柿除当地非常有限的市场接受一部分外,大部分变成了牲畜饲料,丰产没能转化为丰收,农民致富梦破灭。  由此可见,在现代社会,必须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市场积累财富的作用。同时,还要知道如何“创造市场”、“生产市场” 。[4]岳西县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更多精力放在打牢基础、优化环境、营造氛围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打通通往外部市场的道路,不断降低当地农副产品和资源市场转化的流通成本。便捷的交通条件不仅使得山区潜在的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资源,而且大大降低了人员和物资的流通成本和流通时间,增强了这种转化的内在动力和现实可能性。目前,岳西正成为皖西重要交通枢纽,穿境而过的东香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岳西至武汉高速,为岳西加快发展插上了“双翅”,使其成为“两圈一区”(合肥经济圈、武汉经济圈、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连接点,区位劣势正向区位优势转变。在境内,岳西十分重视“毛细血管”畅通,一方面借力国家支持,另一方面动员社会力量,广开融资渠道,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为老区资源对接长三角地区需求抢得了时间,迎来了大发展时机。  二是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典型示范作用,来激发民众的市场意识和提高他们闯市场的能力。一方面,通过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来加强富余劳动力资源的现实转化,并通过这种活动来提高劳动者的基本素质。2006年以来,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项目,培训农民工和下岗职工26 000人次,其中80%转移或重新就业,全县常年外出务工人数年均8万左右,务工收入超过10亿元。仅2011年,务工人员利用务工积累的财产和学到的技术,回乡创办农机、旅游、茶叶加工等企业16家。另一方面,在本地区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和其他市场主体,尽可能提高民众生产和生活的市场化水平,让市场意识和市场化行动成为他们自觉意识和行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意见》等政策,在资金项目安排、信贷支持、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截至2011年底,岳西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550个,会员1.87万人,带动农户3.6万户,占全县农户的38%以上。合作组织带动全县发展形成了以姚河、头陀、青天等高海拔乡镇为主的优质茶生产基地13.5万亩,年产值达3.49亿元,茶农户均茶叶收入1160元;以主簿、石关、河图等乡镇为主的高山蔬菜基地12.5万亩,年产值达3.3亿元,菜农户均种菜收入1650元;形成了以来榜、店前等乡镇为主的桑蚕基地6.5万亩,年产值达1.07亿元,蚕农户均蚕茧收入360元。仅2011年,全县的合作组织销售农产品达2.8亿元,促进合作组织成员人均增收2100元。  三是加强政府的媒介宣传和招商引资的活动,实现资源、资本和市场的双向互动。市场广度和市场深度是衡量市场化程度的两个基本维度,做好区内外市场的有机对接和有效整合既可做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又能从广度和深度上提高市场化的水平。近年来,岳西实行专业招商和领导干部牵头招商相结合,明确年度任务,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吸引一大批客商前来投资兴业。2006年以来引入香港、广东、福建、上海、北京等地投资25亿元,推动茶产业集团化、旅游业集群化、休闲业高档化发展。  四是建立有效抵御市场风险的机制。市场风险是除流通成本外另一个制约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风险又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伴生物,这就需要有一整套有效化解市场风险的制度和措施。为此,政府一方面通过发挥自身的信息和对外交往方面的联系优势,为农副产品找市场,为企业找合作伙伴,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支持和培育相关的保险企业,为市场风险的化解提供各种支持。  通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不断提高民众的市场意识和市场能力,并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是岳西革命老区所开创的一条有效的脱贫和致富之路。这是一条实事求是之路,也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与“十五”末比,“十一五” 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财政收入增长3倍;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2亿元,增长6倍;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增长5.5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43.7亿元,增长2.5倍。岳西的扶贫开发工作连续5年位于安徽省综合考核第一名,并受到国务院扶贫办表彰。这正是这条道路所取得的现实成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