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研究

ID:21500904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2

“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研究_第1页
“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研究_第2页
“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研究_第3页
“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研究_第4页
“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研究“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研究“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研究“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研究“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研究   城镇毕业论文网化本质上是各种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1]。主要特征之一是农村人口空间上的转换。我国城镇化的主要特点是中西部落后地区人口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流动、聚集,呈现跨省,跨地区态势。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与2000年相比,2

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口是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的承载单位,人口流动就是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的流动,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本的流动。同时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2]。在我国现行的“以县为主,多级政府负担”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下,义务教育由公共财政提供且地方政府承担了主要的教育财政投入责任,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人力资本主要由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投入产生。在城镇化背景下,人力资本呈现从中西部向东南沿海的净流出,导致区域间在教育财政投入和收益归属上出现不公状况。  一

3、、“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财政的投入分析  教育财政是指由政府通过财政手段提供教育的投入形式。我国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再加上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正式实施,逐渐建立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机制,与此相对应的是“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以下简称“新机制”。2008年秋季开始,随着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的免除,我国已将

4、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然而这一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的确立尽管极大地改善了我国的基础教育投入状况,但投入不公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一)地方教育财政投入是义务教育阶段人力资本存量的最主要来源  我国实行分权化的财政体制,对应于义务教育的“分级管理,以县为主”教育财政投入机制,财政转移支付是上级政府负担义务教育经费的主要方式。2005年的“新机制”对中央政府的负担责任给予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大概的估算,2005年,中央政府负担的义务教育经费大概占总量的5%左右,到2009年,大概是8%[3]。尽

5、管从2007年开始中央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有了大幅增长,但是按照目前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收入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4]),地方财政尤其是县级财政任然承担了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绝大部分。按照人力资本是花费在受教育者身上的所有教育经费投入的概念,一个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就等于他从受正规教育开始,到他受最终教育层次毕业时,花费在他身上经费的总和[5]。则我国人力资本在义务教育阶段所获得的存量主要来自于县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这种由财政能力相对较弱的县级财政,

6、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县级财政承担主要人力资本投入的义务教育投入方式,可能是造成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区域间不均衡和长期总量不足的原因之一。   (二)人力资本流动加剧地方政府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积极  政府间职责划分的模糊与多级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导致政府间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博弈,表现在地 即期收益的获得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地方政府的教育财政投入行为。对保障地方义务教育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二)“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投入的长期收益向区域外转移  对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以下简称201

7、0年普查公报)及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进行分析如表2.  毕业论文网  数据来源:各省、市、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上表显示:2010年我国跨市辖区流动人口为221426652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占总人口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年农民工总量为252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体现我国流动人口以农民工为主,同时城镇化的显著特点是人口跨区域聚集

8、和省域流动并存,但以跨区域为主。人口主要跨省流出省份位于我国中部和西南,其中净流出最多的为安徽省万人。流入地以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省份及北京市、天津市为主,人口流入最多的为广东省达万人。同时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省外人口的大量流入使人口流入地(以下简称“流入地”)人力资本短期内迅速积聚,对流入地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学者赖德胜根据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之间的比例关系估算1979-1994年间深圳以人口迁移和直接教育投资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