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83784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2
《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之气血理论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之气血理论浅谈杨士瀛为南宋著名医家,字登父号任斋闽三山郡(今福建福州)人,撰有多种医学著作,但现存于世的仅有《任斋直指方论》《任斋直指小儿方论》等极少部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杨士瀛在《任斋直指方论》中提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论断,阐发了气血对人身的重要作用,并将其提出的气血为人身之根本,百病乃变化而生的观点巧妙的运用到辩证论治当中,现从一下几个角度来探讨:本文由提供,本站还提供服务,以及基础医学论文下载,如需转载,请保留一个链接:jcyxlw/一、人之一身,不离乎气血杨士瀛对人身气血尤为重视,他熟悟经旨,深刻了解人之一身,不离乎气血之理,《灵枢.本脏》曰:人之气
2、血精神,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指出气血为人身至宝,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杨士瀛根据这一思想,重视人身气血的重要性,认为人之一身,所以得全其性命者,气与血也血气者,其人身之根本乎气血二者,俱不可一日馁矣进一步阐述了气血在人身体的重要作用。无气血,则无构成人身之基础,无气血,生命活动将难以正常进行,表明了气血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二、气为血之帅杨士瀛是较早提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医家《灵枢.营卫生会》曰:血之与气,异名而同类焉内子气的一元论,提出气血同源于水谷之精气,表明气血一体,气与血是相互滋生,相互维系的。杨士瀛在血论篇中论述到人具此阴阳,即有此气血,气,阳也;血,阴也。以气
3、血分属阴阳,提示了血与气具有阴阳之间相互滋生,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生理特点,也体现了功能活动与物质基础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气论篇中他又进一步强调指出气血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不是对等的,而是以气为主导,如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明确指出气对血的统帅作用。三、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杨士瀛在《任斋直指方论》中阐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之旨,他不但指出气血失调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且详细论述气血为病的种种临床表现,如人身之气盛则盈,衰则虚,顺则平,逆则病,气之为病,常见发作寒热,情志改变,气聚而为积、痞、疝、瘕、痃、癖。上为头旋,中
4、为五隔,下为脐间动气,或喘促,或咳噫。聚则中满,逆则足寒等。杨士瀛还指出人有七情,病生七气他在诸气篇中将气病的病因归结为七情相干,认为七情过极,常引起气机升降失调,导致气病发生。篇中杨士瀛将其病的病因与七情相联系,认为情志不调可引起诸种气病。血之为病,血妄行则吐衄,其衰凅则虚劳,蓄之在上,其人忘;蓄之在下,其人狂,血逢寒则筋不荣而挛急,挟热则毒内瘀而发黄。在小便者,为淋痛;在大便者,为肠风等。杨士瀛在血篇中分述血论和血疾证治他首先指出血犹水也,水行乎地中百川血液流遍全身,无处不到,人体脏腑组织无不依赖血液濡养,因而血得寒则闭涩,得热则宣流,荣气虚竭均为百病之根。综上所述,气血正常运行是人体
5、健康的必要条件。四、调气为主,调血次之杨士瀛调治气血疾病,主张调气为主,调血次之之法,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明确指出气对血得统帅作用,因此应先治气后治血。杨士瀛又进一步指出血气阴阳是相互滋生的,治气虽在治血之前,这仅是治疗的先后不同,并非治血可忽略之。他针对当时部分医者,临床只重于气而略于血的弊端,指出人之有病皆知调气,而血之一字念不到焉。告诫人们在治气的同时要重视治血。他从阴阳气血的关系中阐发气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气能生血,血能化气的道理。所以杨士瀛主张气血并调,不可偏废,并指出经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故只有谨养
6、气血,才得以保证人身健康。五、脏腑辨证施治,突出气血论证杨士瀛的气血理论深刻影响着他的辨证论治过程,《任斋直指方论》的五脏病症虚实论篇对五脏阴阳虚实与营卫气血的辨证做了论述,着重论述了五脏病证与气血的关系,如曰肺在上主脉气也,肝肾在下藏精血也,脾居中州之所以为精血脉气之养也。从气与脏腑的关系看,与肺、肾、脾、胃密切相关,其中肺主气,肾主纳气且主藏元气,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而血在人体的存在是各脏器协同作用的结果,如心主血、肝藏学、脾统血、中焦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综上所述营卫气血与五脏辩证是密不可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在论治气血病方面将五脏置于重要的地位。杨士瀛在五脏病症虚实论篇中,以五脏辩证
7、为纲领,分析五脏症状、虚实,列举五脏气血虚实的种种表现,指出五脏各有所主,至其病症莫不随所主而见焉气血失调的有关症状可通过五脏辩证诊断,为临床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任斋直指方论》一书全面论述了气血的生理、病理、气血疾病的病因机制、临床症候及辩证特点,同时在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等病症中巧妙运用气血理论进行辩证用药。其理论见解独到,辩证详明精当,为当前中医临床提供新的思想和借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