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间天堂”到“蛮夷之地”

从“人间天堂”到“蛮夷之地”

ID:21483134

大小:3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2

从“人间天堂”到“蛮夷之地”_第1页
从“人间天堂”到“蛮夷之地”_第2页
从“人间天堂”到“蛮夷之地”_第3页
从“人间天堂”到“蛮夷之地”_第4页
从“人间天堂”到“蛮夷之地”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人间天堂”到“蛮夷之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人间天堂”到“蛮夷之地”  【摘要】英美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和《拯救溺水的鱼》尽管创作于不同的历史年代,但却分别把故事背景设在云南,对云南形象进行了刻画。在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中,云南被刻画成一个理想的“人间天堂”,而在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长篇小说《拯救溺水的鱼》中,云南是以一个落后的“蛮夷之地”形象呈现给读者的。同是一个原型,为何会在两部英美小说中会出现如此大的落差?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并认为无论云南被塑造为“乌托邦”式的“人间乐园”还是不开化的“文明沙漠”,它均是想象建构出

2、来的,与云南的事实不符。这是因为西方文本中的中国形象往往是同西方的思想意识、文化、政治经济和历史密不可分的,都是为服务于西方这个主体而创造出来的。  【关键词】《消失的地平线》《拯救溺水的鱼》云南形象  【Abstract】Createdindifferenthistoricaltimes,boththeBritishnovelLostHorizonandAmericannovelSavingFishfromDrowningwhosestoriesaresetinYunnanrespectivelysha

3、petheimagesofYunnan.InthenovelLostHorizonbytheBritishwriterJamesHilton,Yunnanisportrayedasanideal“paradiseonearth”whileinSavingFishfromDrowningcreatedbytheChineseAmericanwriterAmyTan,Yunnanisdescribedasabackwardandbarbarianland.Asthesameprototype,whydoesY

4、unnangreatlydifferinimageshapedinthetwonovels?Basedonthediscussionofthis,thispaperpointsoutthatnomatterYunnanisshapedas“utopia”of“theparadiseonearth”oruncivilized“desertcivilization”,itsimagesareconstructedandnotinaccordwiththefactualYunnan.Thisismainlybe

5、causetheimageofChinaintheWesterntextsisalwayscloselyconnectedwithwesternideology,culture,politics,economyandhistory,andiscreatedforservingthewest,thesubject.  【Keywords】LostHorizon;SavingFishfromDrowning;imagesofYunnan  一、前言  英??作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Hilton)于20世

6、纪30年代创作的畅销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把故事背景设在中国西南边陲之地,即川、滇、藏三省交界处,创造了一个美丽富饶、令世人所向往的“世外桃源”、“人间天堂”――香格里拉。自该部小说问世以来,中国云南便与香格里拉结下了不解之缘。到20世纪80年代,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县就把县名改为“香格里拉”。此后,云南更是以“香格里拉”的盛名密切相连。直到现在,当人们提及云南随之便会想到“香格里拉”,反之亦然,可以说,“香格里拉”让云南家喻户晓,全球闻名。总之,希尔顿虚构的那个人间天堂已经打上了云南的烙印。此外,云

7、南形象也在另外一部英语小说《拯救溺水的鱼》里出现过,但却是以负面形象得以呈现。同样是云南,为何在两部英美小说中的形象却如此大相径庭呢?  当代法国比较文学大师巴柔(D.H.Pageaux)认为“异国形象是在其文学化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的对异国的总体认识”。姜智芹指出“一种异国形象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本民族对异族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异国文化在本国的传播和接受等情况,同时也折射出本民族的欲望、需求等”。换言之,异国这一他者是作为形象塑造者的欲望对象而存在的,通过塑造他者这一异国形象,形象塑造者表达了自我的

8、焦虑、恐惧及敌意,展示了自我隐秘的欲望、迷恋及梦想,并进行自我确认。西方不是为了理解东方才塑造东方的,而是为了认同自我,确证自我才塑造东方的。这一点可以在英美文学中对中国形象的负面塑造中得到佐证。英美国家的文明发达需要中国的野蛮落后来衬托。  西方的中国形象一直都呈现出两种中国形象的现象,既美好向往又野蛮可憎,正如本文中提到的两部作品《消失的地平线》和《拯救溺水的鱼》中所塑造的两种决然不同的中国云南形象。负面的中国形象的塑造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