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适性课堂思考与建构

初中数学适性课堂思考与建构

ID:21477394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初中数学适性课堂思考与建构_第1页
初中数学适性课堂思考与建构_第2页
初中数学适性课堂思考与建构_第3页
初中数学适性课堂思考与建构_第4页
初中数学适性课堂思考与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适性课堂思考与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适性课堂思考与建构  摘要:薄弱学校的初中数学一直存在着“本本主义”“师本主义”的致命问题。本文在“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课改大潮下,探讨了基于“学情重组”的数学新课堂实施策略,以“摸清学情”“重组教材”“高效教学”为路径,重建适切、适性的数学新?n堂文化。  关键词:学为中心;摸清起点;学情重组;适性课堂  反思长期以来的初中数学课堂,尤其是师资队伍、学校建设相对落后的薄弱学校而言,一直拘泥于“本本主义”“师本主义”的怪圈,即一切按教材施教,基本以教师的经验教学,很大程度上置学情于不顾。这显然是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业负担日趋加重的关键因素之一

2、。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本文提出基于学情,重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数学新课堂,这既是深化初中数学课改、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切入点,更是重建富有生命力数学课程文化新语境的重要出路之一。  基础策略:摸清学情  因学生情况而重新组织教材,重新设计教学思路,则首要的基础无疑应该“摸清学情”。因为这是教材重组的出发点与现实依据。“摸清学情”即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设置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根据不同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发展。  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学中

3、针对存在的差异性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传统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单一教授、学生机械接受的模式化教育,教师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千差万别,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知识制定统一的目标,用单一的方法,难易程度一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从而导致学优生不愿意听,而学困生却不能完全接受的局面。学生犹如被填充的容器,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这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种教学容易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容易导致学困生产生厌学心理,使学生因为别扭、困难而厌学,丧

4、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了原有的灵性。  那么,教师如何“摸清学情”?又要摸清哪些“学情”?本文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二是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班级授课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有针对性的发展。  关键策略:重组教材  实现基于“学情重组”数学课堂优化,在客观条件无法改变的现实情况下,教师只能从自身的主观教学设计来尝试改变,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深度的教学

5、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巩固与拓展练习,以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思想为指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甚至高效的,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富有“学情重组”特点的数学课堂新文化。  教材重组的思维取向。第一,教学的素材不应该局限于教材。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具有“拿来主义”。一切能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信息、内容,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即使学生讨论不出,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开放,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  但是,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拿来主义”,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进行有效学习。同时“拿来”后,教师也需要进行再“创造”,使它的价值更

6、大化。  案例1:在教学浙教版八(下)《5.1.1矩形》后,为了巩固学生对矩形性质的掌握情况,教师从别的资料中“拿来”题目:在矩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AOD=120°,你能说明AC=2AB吗?  真正有效的“拿来主义”,不是做完就过,应把此题作为一个问题来对待,以下“三步曲”是教师在“拿来”后,通过再创造,提升学生数学研究能力的方法。  在学生做完原题之后,展开探究。①改变条件,求解变式。如果∠AOD等于30°、60°、90°或其他角度,而不等于120°时,AC=2AB吗?②猜想,探求规律。把问题转化到Rt△ABC中,猜想:是否在任何直角

7、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③正反对比,验证规律,在一个含有30°角和一个不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量一量,证一证,看看30°角和非30°角所对的边的长度与斜边的长度有何关系。  点评:从以上学习的过程,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解决问题不同于解题,要善于把一个“拿来的题目”作为一个开放性问题进行研究,使其成为母题,把其中的条件或结论变一变,动静结合,通过变化寻求不变的规律。  第二,教学顺序的安排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教材的编者在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上,有着他们自己的本意,有时,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改变教学引入,改变教

8、材例题,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