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61143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浅谈师生之间的平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师生之间的平等“平等”这个词语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的待遇”。我想,大到国家与国家,小到人与人之间,我们都需要平等,何况老师与学生之间呢? 平日里,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跟老师这样报怨着:现在的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学校里教他们的老师。老师的话简直就是学生的“圣旨”。的确也是,有些教师为了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成天板着面孔,摆出架子,生怕学生为所欲为,不好管理。但学生个性迥乎不同,在实际当中也会往往事与愿违。回想起自己在当班主任生涯中就遇到过一些尴尬的事,现在还记忆犹新。记得去
2、年我带了一个初一的新生入校班,这个班的学生都来自于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全是农民工子弟,学生特殊的家庭背景,造就了学生很多习惯很差,比如学习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让人头疼的还有,这些学生卫生习惯也很糟糕。学习先不说了,就卫生问题,我是天天讲,时时提醒。这不,卫生习惯的养成也算是每天的头等大事了。一天一大清早,我高兴地走进教室,进入眼帘的竟是不堪入目的景象:只见教室里好多包装纸,到处都是垃圾,再看看这帮学生好多在吃早点,无所顾忌。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带早点进校,《班级公约》也明文规定了,可是……我的心情顿时烦闷起来,一股急
3、火从头上冒了出来。我冲着学生大声吼道:“这是谁扔的垃圾,太不像话啦!”可是,谁都不愿承认。我大声嚷嚷着,学生的不理不睬令我十分尴尬,我只好指着劳动委员厉声说:“去,把地扫了!”劳动委员是一位听话的小男孩,他听到我的呵斥,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很不服气地噘着嘴说:“为什么让我扫,又不是我扔的!”“你扫不扫!”“不扫,你不公平!”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我俩争执起来,我不但没站上风,反而语无伦次,又气又累,课也没上成,弄得自己特别下不了台。当时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说实话,自己当了十余年班主任,还是头一次碰上这硬钉子。事后我反复思考
4、,想想自己当时可能太操之过急,没处理好这件事。于是我主动找到这位学生,承认了自己态度的粗暴,然后心平气和地指出了他做得不够的地方。我还记得最清楚的是,这位小男孩最后说的一句话:“老师,希望我们能平等相处。”是啊,“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是人与人之间必须遵循的一条起码的原则。其实,在班级管理中,改善师生关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从那以后,我也常常在思索:我们应该如何创造出一个师生之间和谐的环境,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呢?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来自于学习、劳动、考试、班级管理、评选班干部、推荐“三好学生”等一系
5、列关乎平等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与学生交往,不断摸索,我想就如何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拙见。 1.转变教育理念,努力创新。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现在很多教师上课时高高在上,在讲台上严肃地板着面孔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说上句,学生不敢接下句,更不能有反对意见,从而导致师生双方缺乏感情的交流与对知识不同见解的磋商。长此以往,学生和老师之间无形中好像有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最终不利于老师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如今,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师生之
6、间的关系需要更加和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不应该凌驾于学生之上。在这里,我想起著名教育家宁鸿彬所说过的话,这些中肯的语言应该给我们教师有所警示。我们要提倡“三不迷信”、“三欢迎”“三允许”的原则。“三不迷信”指的是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欢迎”指欢迎上课质疑,欢迎发表对教材的不同见解,欢迎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三允许”指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正错误,允许保留意见。在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很多让我们借鉴之处。试想,假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言听计
7、从,每个学生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那在课堂上我们将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也正是课改所呼吁的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如果我们的学生,能给我们的教材提出自己的看法,那么我们的教材会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我想,以上种种教育思想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对师生平等观念的培养,贯彻课堂教学的平等性原则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认为很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3.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育的平等性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我们应该让全体学生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源。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老师都应
8、该一视同仁,针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对待所谓后进生的工作上,我们常常扩大了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而往往抹杀了学生的潜质和闪光点。其实在素质教育的词典里,没有“差生”而只有差异生的概念。每位学生都有其鲜明而独特的个性,虽然差异很大,但是同样可爱和可塑。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分析其个性和情感,发挥其优势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