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过渡

浅谈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过渡

ID:21450683

大小:56.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2

浅谈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过渡_第1页
浅谈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过渡_第2页
浅谈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过渡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过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过渡李维荣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二中学730020多年的教学中存在这样的困惑:学生和家长都反映学生小学数学成绩比较好,但进入初中后,部分学生成绩明显下降,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所以,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其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让学生顺利过渡,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谈一谈个人肤浅的认识。一、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区别小学数学侧重于打下数学的基础,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

2、种基木运算、基木的数量关系,基木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简单的代数知识等。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内容分为四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与小学相比,初中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二、做好教学过渡1.数系的过渡从小学到初

3、中,数的概念在“算术数”的基础上扩充到了有理数,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开方运算。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负数的概念;二是在复习简易方程时,适当补充移项、去括号等相关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1.“数”与“式”的过渡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六年级接触到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使学生在认识上由具体转为抽象。如何使学生适应呢?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学生

4、会感到一些困惑,不同的字母比如a、b、c认为苏表示的数-定不相同,因而还要对学生讲清字母可以表示某些东西,不冋的字母或表达式可以表示相冋的东西。可以把字母看成具体事物,也可以把字母看成未知数,还可以把字母看成是可以取不同值的广义数等。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等式与方程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2.解答方法上的过渡算术与方程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二者是不同的方法。算式表示一个计算过程,用算术方法解实际问

5、题时,算式中只含已知数而不含未知数。而代数中设未知数或列方程吋,首先需要用式子表示问题中有关的量,这些式子实际上也是算式,只是其中可能含有字母(未知数)。方程是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未知数,由于方程中可以用未知数与己知数一起表示相关的量,所以方程的应用更为方便,这正是用字母表示数带来的好处。进入初中后,则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己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但学生往往还是4惯于运用算术法来解决问题,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要设计好应用题的

6、“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过渡的情境,让学生对比两种解法的优越性,从而体验方程解法的优势,使学生感受到列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方式的过渡初一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却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到现象却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0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闲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

7、认真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例如:学生往往误认为2a〉a,理由很简单:2个a显然大于1个a,忽视了a包含的意义,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从而造成了错误。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课、复习三个环节的学习习惯;要养成读、划、想、算相结合的预惯,同吋还要注意知识的迁移,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新旧知识穿成串、形成面,从而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