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预防与控制

肥胖症的预防与控制

ID:21446638

大小:8.91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0-18

肥胖症的预防与控制_第1页
肥胖症的预防与控制_第2页
肥胖症的预防与控制_第3页
肥胖症的预防与控制_第4页
肥胖症的预防与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肥胖症的预防与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肥胖症的控制与预防肥胖症的预防与控制组员:王文娜王琼郭勤英韦雨辰目录01肥胖症的表现及产生原因背景长期以来肥胖的问题在医学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人甚至认为肥胖不是一种疾病。1997年,WHO已将肥胖明确宣布为一种疾病。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指出,“肥胖将会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最大敌人”。肥胖的流行特点(WHO)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8岁以上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22.8%和7.1%大城市人群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导致肥胖的原理体内脂肪堆积尤其是甘油三酯

2、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疾病。若以科学观点来解释.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所摄取的热量高于身体消耗的热量.而造成热量摄取的消耗不平衡的因素则错综复杂.除了饮食不当还包含有先天性遗传.生理或心理因素,生活和社会环境等单纯性肥胖发生于幼儿期和青春期,全身脂肪细胞数量增加、体积增大,肥胖程度一般较重,对这类肥胖要及早纠正,否则治疗效果欠佳。发生于25岁以后,全身脂肪细胞数量不再增多,仅体积增大,肥胖程度一般较轻,治疗效果较好。继发性肥胖下丘脑-垂体:肿瘤、炎症、创伤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腺功能低下糖

3、尿病Ⅱ型、胰岛β细胞瘤、胰岛素分泌过多症肥胖症常用评估方法*标准体重法(standardbodyweight)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腰围(waistcircuit,WC)标准体重计算公式(超过标准体重的20%属于肥胖)公式一〔身高(cm)-100〕×0.9=标准体重(kg)公式二男性: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女性:身高(cm)-100=标准体重(kg)遗传因素A饮食B药物刺激因素C不良的进食习惯D内分泌因素和产热障碍E运动不足F肥胖症病因内因外因遗传因素与其他的疾病相同,肥胖症也是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

4、作用的结果。有一个研究表明父母均肥胖的后代有80%也是肥胖症患者,而体重正常的父母的后代只有10%是肥胖症患者。内分泌因素人体内调节脂肪代谢的内分泌腺,包括脑垂体、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引起脂肪代谢失常而致肥胖。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性腺及甲状腺功能低下均可导致肥胖。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胰岛素分泌过剩,可刺激脂肪合成,引起肥胖。产热障碍脂肪细胞按其功能可分成两类白色脂肪细胞:主要功能是贮存脂肪,即甘油三脂。棕色脂肪细胞:与产热有关。机体产热功能障碍可能是肥胖的原因之一单纯性肥胖患者也存在产热功能低下的问题。

5、而且近年发现婴幼儿的产热功能低下与其成年后的肥胖有一定的关系。饮食肥胖的直接原因是能量摄入过多,消耗过少。如喜食高热量、高油脂、甜食的人易肥胖。冰淇淋、巧克力蛋糕、点心油炸、烧烤食品西式快餐可乐、咖啡其他甜饮料红灯食品饭后喝太多酸奶会长胖?减肥的人一直把酸奶奉为圣品,可是最近有研究指出,饭后大量喝酸奶会导致肥胖。因为酸奶热量高!酸奶普遍来说还是比牛奶的热量来得高些,想减肥的朋友们,最好选择牛奶。高居减肥食物排行榜的土豆和芹菜备受广大减肥者青睐,而事实上芹菜减肥法无法得到理想效果,土豆却是最易导致肥胖的蔬菜之一,蓝莓和花椰菜则分别成为最

6、利于减肥的水果和蔬菜。水果比蔬菜更利于减肥;蓝莓是最有利于脂肪燃烧的水果。不良的进食习惯进餐次数少,不吃早餐:在一天进餐2-6次的人中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在能量摄入相同情况下,进餐次数较少的人,发生肥胖的机会和程度高于进餐次数较多的人。晚上进食多在夜间,人的生理节律是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摄入的食物比较容易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日积月累易使人肥胖。进餐过快其他:快餐食品、经常性的暴饮暴食(宴会、聚餐)、夜间加餐、喜欢零食、准备食物过多(一)致死性:研究结果表明肥胖症的致死率随BMI而异,当BMI>30时,肥胖程度与病死率的增高

7、几乎呈线性相关,当BMI>35时,病死率增高约30%-40%。美国每年因肥胖症而增加的死亡人数达30万,肥胖症使预期寿命平均减少6~7年。其中严重肥胖症(BMI>40)使男性预期寿命减少20年,女性减少5年。(二)肥胖可以增加患高血压的概率,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40~50岁的肥胖者,高血压的发生机会要在比正常体重者多50%。增加脑血管疾病,肥胖症患者容易发生大脑动脉粥样硬化。正常动脉重度动脉粥样硬化轻度动脉粥样硬化肥胖是发生糖尿病(2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长期肥胖的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可高达普通人群的4倍。而2型糖尿

8、病人中,80%都是肥胖者。(三)增加糖尿病风险(四)肥胖患者甘油三酯合成与转运之间的平衡发生了失调,大量的甘油三酯堆积在肝脏内,结果形成了脂肪肝、胆石症和胆囊炎,在肥胖患者中,男性肥胖者的胆石症发生率较正常体重者增高2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