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04863
大小:39.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1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导入、释题 播放《难以忘却的长征》录像片段,初步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随着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一起,走进他的《七律·长征》。谁来读课题? 生:(读课题,但没有注意停顿) 师:中间有个间隔号,稍微停顿一下。(示范读) (生齐读课题) 师:知道什么是“七律”吗? 生:每句话都是七个字的。 师:还不够准确。 生:首字和末字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师:你了解得还真多!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 生:八句。 师:每首诗有八句,每句七个字,一般情况下我们就叫它“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一起再读课题。
2、 (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感知,疏通诗意 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次长征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生自由读文) 师:会读了吗?谁来读?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对不起,打断一下。这两句是整首诗的眼睛,一定要读好它,他读正确了,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真好!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下面两句难度有点大,谁愿意挑战一下?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读成wǔlíng,第二句重复了一遍。) 师:感觉你有点儿
3、激动,暂时按捺一下。请你再把这两句读一遍,我们仔细听,你有什么发现?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仍然读成wǔlíng) 师:读顺了,可惜的是有两个字音读错了,谁发现了? 生:“wúlǐng”他读成了“wǔlíng”。 师:你在读一遍! 生:wúlǐng 师:当两个三声字在一起的时候,第一个字的三声要变成———(俯身问先前读错的学生) 生:(小声的)第二声。 师:对了,第二声。你在读一遍! 生:五岭逶迤(“五岭”仍然读成wǔlíng) 师:停一下!(示范读“wúlǐng”)你再读。 生:五岭逶迤。 师:好!还有一个字是个
4、多音字,你们发现了吗? 生:磅(páng)礴。 师:对了,在这里读磅(páng)礴。再把这两句诗练一练。 (生自由练读)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仍然读成wǔlíng) 师:慢一点,再读一遍!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读出感觉来了,谁愿意在读?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真好!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后四句谁来读?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他不但读正确、读通顺了,而且读的很有感觉。掌声送给他! 师:谁愿意把
5、整首诗连起来读一遍?这有点难度,要不要练一练? 生:不用!不用! (生读整首诗,读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时把“崖”读成“xiá”) 师:不要着急,这个字是一个生字,读—— 生:(齐声纠正)“yá”。 师:“云崖”,再读一遍!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他很努力地读好了,掌声也送给他!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整首诗) 师:不错!诗是读正确、读通顺了,不知道诗的意思大家明白了没有?(有部分学生举手)不着急,拿出笔来,我们再把这首诗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也可以
6、和同桌交流。 (生读诗交流,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还需要大家的帮助?都可以说。 生:我不知道“磅礴”是什么意思? 师:谁愿意帮帮他? 生:“磅礴”在这里指乌蒙山气势很雄伟,很高大。 师:所以有一个词叫“气势磅礴”,你明白了吗? 生:嗯。 师:“逶迤”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逶迤”就是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师:对了,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 生:都是形容山的。 师:谁能把三、四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先练一练。 生:红军过了弯弯曲曲的五岭,又过了一条条小河…… 师:看来这里有点
7、儿问题,我们先不着急,“腾细浪”、“走泥丸”这两个词有必要单独理解一下。谁知道“腾细浪”是什么意思? 生:“腾细浪”就是翻腾着的小浪。 师:谁能把第三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路都是弯弯曲曲的,就好像是翻起来的小波浪。 师:在谁的眼里? 生:在红军的眼里。 师:连绵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就像细小的波浪一样。下一句的意思你们应该明白了。 生:乌蒙山是那么的高大、雄伟,可是在红军的眼里就像是脚下滚过的泥丸。 师:就像是脚下滚过的泥丸那样—— 生:轻松自在。 师:这两句诗的意思弄明白了,还有没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生:“万水千山
8、只等闲”的“只”是什么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