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81886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1
《浅析人品与艺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人品与艺品:中国文化的的人性特征决定中国人特别注重人品与艺品的的高度统一。本文就是对于人品和艺品的关系进行全面的论述,进而论及人品和艺品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人品;艺品;书格 绪言 中国古代有大量的人品艺品的理论,譬如杨雄的“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张怀嶝的“文则数言乃知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孙过庭的“达其性情,形其哀乐”;柳公权的“新郑则笔正”;刘熙载的“书,如也。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等都是对人品与艺品的阐述。1753年,西方法国博物学家、艺术家布封在他的一次论风格的演说中,提出了著名的“风格即人”的观点:风格“仅仅是放在他的思想里的层
2、次和调度”,与作品所表现的对象无关;作品所表现的知识、事实与发现都是身外之物,都可以从一个人的手里转到另外一个人的手里,而“风格却就是本人”。西方的这种类似的人品与艺品的言论不如中国的明显。那怎么样去理解人品与艺品,人品与艺品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提高人品与艺品是本文明晰的主要几个方面。 一、人品与艺品 人品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文化索养、审美情趣、个性气质等方面,忠贞爱国意识和民族气节是其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人品的构成因素是综合的,是整合的。不可以但从一个方面就可以去判断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综合的看,横向和纵向的看人品才会更加的全面。艺品的概念也是很
3、宽泛的,包括艺术作品的风格、流派、格调、气韵、意境、价值等方面。 联系着艺术作品的角度看人品。真善美可以说是宇宙的本体,是人生所追求的价值。艺术创在艺术创作时能够自我表现,即把自己内部的生活向外部表现之,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足实能够反映人的品行气质。 二、人品与艺品的相互关系 (1)“台二为一”统一人品与艺品 人品与艺品的关系很是复杂。从美学的角度而言。涉及到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的关系,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从批评学的角度而言,涉及到批评家和批评对象的关系,中国人在评书论画时,十分注重人品与艺品的的统一。“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书如其人”“画如其人”
4、“人书俱老”等都是重要的批评标准,提倡人品与艺品的统一。 郭若虚的“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一句强调人品的重要性,人品的高低决定艺品的高低。创作主体的个性气质,审美品位,哲学内涵的不断修炼提升,以深厚的的学识探本求原,达到人自身的完善。艺术归根结底是人创造的,必然带有人的痕迹,这种痕迹是任何人忽略不掉的,换言之,人创造艺术,必然包含创造者的个性气质,艺术个性和创造者所出时代的时代特征。所以创作主体的风格品性总是在意识作品中或隐或现的表现出来,创作主体的人格精神、审美理想也总是影响到创作风貌。有了高雅的情怀未必一定创作出高雅之作,但是可以说没有高雅的情怀是不可能创作出高雅之作的。正如马
5、克思所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一样,艺术是表现美的,艺术作品是人所创作的,人品势必影响到艺品。 (2)“一分为二”人品与艺品关系 作家王朔在某X站接受访谈时坦言:“吸毒嘛,我告诉你我吸过,我当卫生员的时候就接触了这个……”除此之外,他还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嫖娼:“我也嫖过娼,接触过性工,都是最好的人,都比小知识分子要好,内心要干净得多、善良得多……”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奈保尔出语惊人,对他在婚姻出现危机时经常光顾的妓女们表示“感谢”。给奈保尔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文学院,对他的惊人之语丝毫不以为意,他们说选择获奖者,是纯粹按照文学成就的标准。他们还说:“诺贝尔奖是对文
6、学的褒奖,与他事无关,这不是品行或道德的评奖。”这些事例从另外一面反映了人品与艺品的一分为二性,人品与艺品的不可等同性。这是在强调艺术的独立价值,强调艺术的时代,强调艺术家地位和身份的前提下,把人品和艺品独立区分开来的。 更进一步说,过分的强调人品与艺品的统一,确有它的反面影响。过重的情调人品,强调人的伦理道德的一面,是的艺术作品审美的一方面受到压制,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艺术作品的意境,遮蔽了艺术本身的特征。希腊哲学家说赫拉克列特曾说:“天下的万物,没有:中国文化的的人性特征决定中国人特别注重人品与艺品的的高度统一。本文就是对于人品和艺品的关系进行全面的论述,进而论及人品和艺品的高度统一。
7、 关键词:人品;艺品;书格 绪言 中国古代有大量的人品艺品的理论,譬如杨雄的“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张怀嶝的“文则数言乃知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孙过庭的“达其性情,形其哀乐”;柳公权的“新郑则笔正”;刘熙载的“书,如也。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等都是对人品与艺品的阐述。1753年,西方法国博物学家、艺术家布封在他的一次论风格的演说中,提出了著名的“风格即人”的观点:风格“仅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