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产业转移承接问题及对策

柳州市产业转移承接问题及对策

ID:21365339

大小:62.0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1

柳州市产业转移承接问题及对策_第1页
柳州市产业转移承接问题及对策_第2页
柳州市产业转移承接问题及对策_第3页
柳州市产业转移承接问题及对策_第4页
柳州市产业转移承接问题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柳州市产业转移承接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柳州市产业转移承接问题及对策【摘要】通过区域内的比较分析,发现柳州市在产业转移承接上存在制度环境不够完善、区位交通薄弱、人力资源培育处于劣势等问题。据此,提出应加大力度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和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等对策。【关键词】产业转移承接,制约因素,对策柳州市近年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投资环境,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辐射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打造西部产业转移承接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突破。2011-2014年间,柳州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41亿美元,从3.51亿美元上升到3.70亿美元,增长率达到5.4%。但从总体上来看,与广西区域内同等规模的城

2、市相比,在承接产业转移上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柳州市产业转移承接的制约因素(一)相对于区域内获得的良好发展政策,柳州的制度环境建设尚待完善从制度环境上看,广西经济发展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2⑻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使广西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政策优势,由此导致区内政策导向偏向北部湾地区,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等政策使北部湾经济区内各地市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大量优惠政策,同时加上自身制定的鼓励产业转移的政策,政策叠加效应明显,在承接转移

3、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相比之下,近几年来,柳州市委、市政府精心策划、积极应对产业转移的竞争,召开专门的承接转移产业的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柳州承接转移产业的促进政策和扶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优化外来投资和经营环境地方法规和文件:《柳州市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总体规划》、《柳州市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工作方案》、《柳州市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工作措施》、《柳州市国土资源局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工作意见》、《柳州海关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九项措施》和诸如《柳州市招商引资项目大兑现“绿色通道”制度》等招商引资制度措施,使得柳州的开放型经济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开放意识在柳州城乡逐步形

4、成,但与北部湾区域城市获得的良好政策相比,柳州政策层面较低,产业领域较狭窄,优惠力度不够大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柳州承接产业转移的制度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二)相对于区域内迅速提升的基础设施水平,柳州的区位交通状况有待改进柳州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仍是西部的交通枢纽,水陆空交通相对发达,但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以及开放意识的不断增强,广西区内各城市都非常重视承接转移来的产业,着力改善自身的交通网络,再加上地缘优势,这一切无形中削弱了柳州交通网络的功能。比如,北海、钦州、防城港三港集散运通道建设完善,梧州、贺州等比之于柳州与广东更接近,具明显的地缘优势。从区域

5、视角看,柳州的交通网络在不远的将来存在变优势为劣势的风险。况且,柳州的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仍然不足,技术设备水平偏低,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布局不均衡,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能力配套、服务功能尚不健全,港口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及运输站场之间缺乏流畅有效的衔接,尚未形成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的综合交通运输平台。交通运输依然是柳州的薄弱环节,影响着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三)相对于区域内历史发展形成的人才集聚优势,柳州的人力资源开发亟待加强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以人为本的,一个地区的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与当地的人力资源状况息息相关。南宁历来是广西人才资源密集之地,是广

6、西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最为密集的区域,集中了广西大学等70多所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拥有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近10⑻0人,是广西最为集中的人才基地。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以及北部湾的开发,国内外、区内外的人才涌向南宁的趋势逐步增强,南宁的人才集聚优势将会进一步扩大。同样,桂林因历史发展形成的人才集聚水平也明显优于柳州:2014年桂林拥有广西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9所,在校师生近18.5万人,有独立科研院所14个,科技人员9万多人,年科研成果67项,申请专利5105项,在承接产品的研究开发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实力。相比之下,柳州现有高校数量、规模、在校学生数、

7、专任教师数等远远落后于南宁、桂林,科研机构实力相对较弱,跟不上日益发展的城市经济步伐。虽然劳动力丰富,但是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柳州高素质人才的欠缺及开发不足成为影响承接产业转移和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二、完善柳州市产业转移承接的对策)完善交通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交通与物流条件的方便、快速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所以此类基础设施对于产业转移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柳州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高速铁路、公路建设都有长足的发展,但和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必须加大投资力度,争取在“十三五”期间有一个质的飞跃。一是加快构建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

8、。重点完善以高速公路和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