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武汉市中考(课改)《考试说明》解读——历史篇

2006年武汉市中考(课改)《考试说明》解读——历史篇

ID:21358516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2006年武汉市中考(课改)《考试说明》解读——历史篇_第1页
2006年武汉市中考(课改)《考试说明》解读——历史篇_第2页
2006年武汉市中考(课改)《考试说明》解读——历史篇_第3页
资源描述:

《2006年武汉市中考(课改)《考试说明》解读——历史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6年武汉市中考(课改)《考试说明》解读——历史篇  新托福考试决胜宝典外经贸大远程学历热招对日就业班热招朗阁雅思寒假报疯了!  政治、历史合卷。考试方式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两科合卷的满分为80分,两科各占40分。历史部分包括选择题30分和非选择题10分。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难度系数在左右。相关变化  1.考试范围有所增加。教材由去年的3本增加到4本,使考试范围也增加了,去年是从抗日战争开始,今年从鸦片战争开始。  此外,中国近现代史所占比重由原来的38%增加到40%,世界近现代史所占比重由原来的62%降为60%。  2.内容有增有

2、删。  增加的内容有: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近现代化的起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解放后科技教育与文化等,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中增加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等。  删减的内容有:社会主义道路的探求、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亚非拉国家独立和振兴等,另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删了“最可爱的人”和“土地革命”这两个内容,在“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中删了“近代自然科学”部分。  3.题目呈现的方式更加多样,情景设置十分鲜活,但终极答案还是教材。  4.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三者不可偏

3、废。  具体而言,重点知识的考查强调基础,主要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基本能力的检测主要包括阅读和理解简单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迁移和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评说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的能力;相关情感的考评,重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的感悟。  5.试题设计科学,题型简约,反映出考试在体现课改精神上的有益探索。例如《考试说明》中例题10,既体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又反映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还包括了材料解析、填空、选择与问答等多种题型的考查,具备较强的开放性,很难得。课改下的历史命题,将努力做到主

4、题思想集中、三维目标突出、现实意义明显、考查形式合理,反对过分讲究形式,单纯测试技能,盲目追求创新。  6.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历史试卷在体现基础性的同时,努力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努力做到识记与理解、探究与创新同步,加强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考查,彰显学生个性。  1.重视四本教材的复习。  2.结合全市下发的“政治、历史知识与能力要点”中列举的考点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历史专题。  3.认真分析四套试卷,从中找出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复习。它们分别是:1月调考课改区和非课改区的试卷、2005年武昌区中

5、考课改试卷、考试说明中的样卷。  4.学会通过历史联系现实。联系自己熟知的生活情景考查主干知识,是课改命题的基本趋向。这种考查方式的目标要求主要是再现基础知识,它与传统考查方式的最大不同就是有情景。有了情景,就有心境;有了心境,就有智慧。另外,依据现行教材,联系乡土历史,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知乡爱国之情,也是考试命题的常见做法。  5.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处理相关史实。依据内容标准的规定,对学科的核心知识进行深层次的考查,体现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学科知识与现实问题的综合思考,是课改倡导的基本方向。如何灵活运用学科知识,是学生和教师应该认真思

6、索的问题。  楚天金报·邵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