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培养

ID:21306688

大小:5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浅谈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培养李奉双(莱芜市苗山镇中心小学山东莱芜271100)长期以来,教师命题启发或作前提示已成了作文教学中不成文的规定,不少教师甚至提出写作的种种模式。对教师来说,之所以这样做,其目的无非是帮助学生领会题意,开拓思路,引导学生合理构思布局。为了突山训练的要求,教师做若干具体的指导,木也不无其积极作用,但长此以往,也势必容易造成学牛.的依赖心理,淡化了独立意识,从而习惯于在教师圈定的思路模式和规定范围内进行思维和写作。学生思维状态不活跃,思维能力欠缺,思维领域狭小,作文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

2、现象比比皆是,有独特见解、另辟蹊径、非独出心裁不可的精神,在我们学生中很是少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1.优化知识积累,丰富思维背景创新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知识越多,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造能力就越强。因此,优化知识积累,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一个重要方面。当然我们应该让学生首先把课木中的知识学扎实,但决不可只局限于课木知识。教师应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更广阔的领域,如文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生物的等等。这些知识也可能暂时与当

3、前的学习考试无关,但它却为日后的创新思维构建了广阔的知识背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机计划的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例如:①开设阅览信息课。每周一次让学生进阅览室进行自由阅读,要求做好读书卡片,写好读书笔记,并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信息交流。莱城区教育局要求开设的大阅读课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②开辟班级剪报栏。重点剪贴报纸新闻,各方面的重大成就、先进人物的动人事迹、优秀作文、热点话题等。③开展社会调查。结合学生实际,要求学生到工厂、农村、商场、超市进行社会调查。如有条件还可组织学生进行网上阅读,搜集资料。通过种种手段,

4、优化学生的知识积累。2.发展想能力,拓宽思维空间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人类独具的高级思维品质,是一切心理功能中的“皇后”。通过它可以让概念化为形象,物质变为精神;通过它可以找出表面上各不相干的生活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把它们集中,熔铸成一体;通过他可以突破吋空的限制,“思接千载,视同万里”,从而创造出一个广阔的世界。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灵活性,而思维的灵活性主要是通过联想、想象来实现的。因此,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拓宽苏思维空间,对培养创造思维奋

5、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假设作文。就是假设某种情境凭借生活逻辑,展开想象去构思。例如“假如我是班长”等。幻想作文。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给予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说,幻想是创造发明的先导,而培养学生的幻想能力对发展其创造想象力冇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平吋要冇意识的要求学生写点幻想作文,如“20年后的我”、“遨游太空”等。延伸作文。看了一部电影或动画片,根据苏中提供的人物性格和故事的内在逻辑,作进一步的延伸。如学完《小音乐家扬科》,可以写《小扬科死后》等。扩写作文。可以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

6、象。如“蜡烛”“粉笔”“十减一等于几”等等;也可以把浓缩的成语、诗句扩展成生动形象的画面;还可以结合课文阅读,把课文的简略处加以扩展,如《灯光》一文连长在灯光下看着图画憧憬美好的未来,以《憧憬》为题写一篇短文。另外,可以指导学生作思维体操。训练中可借鉴前苏联心理学家创造的“联想实验”,他们提出,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建立起联想的联系。例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离得很远的概念,但只要经过四步很自然的中间联想,旧可以把两者联系起来:木质--树木;树木--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经过做这样

7、的“实验”,有益于思维的流畅与变通。运用我国学者许国泰先生倡导“信息交合法”,也可以使人的思维达到一定程度的流畅和灵活。其主要思想是,以创造目标和研究对象为轴心,并将之分解成各种属性、要素、功能、状态、类型等作为信息标,有轴心和信息标形成信息反馈场,通过它的转动而推动五花八门、新颖别致的构思和见解。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优化知识积累,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而消除从学生在写作吋的恐惧心理,促使他们打开思维这个“暗箱”,进而放射出耀眼的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写作成为每一位学生的乐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