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女社会规范行为的探讨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女社会规范行为的探讨

ID:21291106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0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女社会规范行为的探讨_第1页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女社会规范行为的探讨_第2页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女社会规范行为的探讨_第3页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女社会规范行为的探讨_第4页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女社会规范行为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女社会规范行为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女社会规范行为的探讨:农民工子女是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群体,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社区居民的污名化和排斥、社会支持X络的缺位与乏力等,农民工子女不良的社会规范行为问题容易出现和凸显,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又会影响他们的社区适应和社区融入。此研究以在某城中村的实践经历为基础,从能力建设、心理调适、社会支持三个维度的综合发展策略介入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规范行为问题,社工在能力建设中发掘促进农民工子女行为改变的积极因素,在心理调适中强化他们改变的愿望和意识,在社会支持中巩固他们改变

2、了的效果。这能增强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及自信心,顺利地融入社区,健康成长。关键词:社会工作;农民工子女;社会规范行为:C91文献标志码:A:1002-2589(2015)26-0028-0220世纪80年代中期,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加速,城乡二元壁垒逐步松动,大量农村劳动力为了生存和发展,涌入城市务工就业,形成一股“民工潮”。“农民流动的家庭化”衍生了农民工子女这一新兴群体。农民工子女从农村到城市后,他们往往渴望得到像城市孩子一样的良好教育和社会关怀,而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社区

3、居民的污名化和排斥、社会支持X络的缺位与乏力,农民工子女的不良社会规范问题容易出现和凸显,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又会影响他们的社区适应和社区融入。而从农民工子女的主体性出发,发现他们难以被居民接纳、难以融入社区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存在着不良的社会规范行为。一、农民工子女不良社会规范行为的表现在生活行为规范方面,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女有饭前不洗手、不勤剪指甲、不勤洗头发、不勤洗澡、作息时间无规律、生活用品摆放杂乱等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他们大多是“后转生”(在老家留守几年再到广州学习

4、生活的),中断了受教育的连续性,孩子需要承受变换着的教育要求、学会去适应身边的同辈群体、不同教师的教学习惯,这不但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也在社交上面临压力,老师跟驻校的社工反映到,三年级以上的农民工子女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常不求甚解;在交往行为规范方面,我们发现有些孩子会取笑对方,用一些诸如“贱人”“骚货”等贬义词去骂人,甚至用一些难听的粗言秽语。二、社会工作介入培养农民工子女良好社会规范行为的策略探讨要帮助农民工子女改变不良的社会规范行为问题需明确三个主要问题:如何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如何影响服务

5、对象以及如何维持服务对象的改变。如何评估服务对象即农民工子女的需求,让社工能够认识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所具备的能力,分析哪些能力能发挥功能,这是介入策略中能力建设的部分。能力建设规定了社工专业服务的范围,它是专业服务的服务宽度;如何影响农民工子女,是为了在他们内部心理的各个层面影响他们,促使他们的意识觉醒,发生某些行为改变,这是介入策略中心理调适的部分,它是专业服务的服务深度;如何维持农民工子女良好的行为改变,甚至在专业服务结束之后,服务介入的效果仍旧发挥作用,我们需让他们的改变与周围系

6、统的改变连接一起,这是介入策略中社会支持的部分,这是专业服务的服务广度。介入策略要求社工把自己置身于农民工子女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处境中,把能力建设、心理调适、社会支持三个方面有机地整合起来,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保持三者的平衡。(一)能力建设——介入策略的宽度1.从不良行为的问题中寻找能力社工的目标不是停留在“问题”解决的层面,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农民工子女面对压力和挑战,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问题”中的能力。如社工介入小江的个案,小江流浪在社区,有偷盗、打架的行为。在建立信任关系后,社工

7、发现在他“打架、偷盗”的行为背后是受朋友的唆使,是小江眼中的“义气”,而这种“义气”让他甘愿为朋友去冒险偷盗。我们投入小江的处境体会他在群体中所承受的压力,鼓励他多留在社工站,参与“认识你自己”的小组活动,让其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勇敢”和“非法的行为”的区别。这个案例中,我们在小江的“偷盗”行为中寻找到他“勇于承担责任”的能力,帮助他认识自己,建立新的朋友圈子。2.从日常生活的安排中发掘能力在农民工子女的各种能力中最容易忽视的,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安排中的能力。农民工子女在父母忙碌中更能理解生活的不容

8、易,更能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他们往往更愿意去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些日常生活安排的能力以及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品格对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规范起着关键作用。如我们的服务对象小颖是家中的大姐姐,经常帮奶奶买菜,从中可以看出她独立、懂得去照顾别人。我们给予小颖积极的称赞,帮助小颖连接生活中类似的“大姐姐”榜样作用的经验,帮助小颖巩固和加强日常生活中的积极品质,再回归小颖“不刷牙不洗脸”的问题上,让她明白应当学会刷牙洗脸。(二)心理调适——介入策略的深度1.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社工为强化孩子的“自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