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分叉病变患者的治疗方法

根分叉病变患者的治疗方法

ID:21250152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根分叉病变患者的治疗方法_第1页
根分叉病变患者的治疗方法_第2页
根分叉病变患者的治疗方法_第3页
根分叉病变患者的治疗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根分叉病变患者的治疗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根分叉病变患者的治疗方法姜辉(黑龙江省医院1S0036)【中图分类号】R782.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334-01近10多年来,在该病的基础研究、治疗器械的改进、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等方面都有较大进展,使根分叉病变的治疗效果、患牙的保留率得以很大提高。治疗与单根牙的治疗原则基木相同。主要为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并且按根分叉病变分度进行治疗。II度以上病损或常有牙周袋溢脓者可行根向复位瓣术或“V”形龈切术,使根分义区暴露,有利于菌斑的清除和引流;对II〜III度根分叉病变釆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

2、疗,可获得较满意疗效。1增加进入根分叉区的径路1.1牙龈切除术及根尖向复位瓣术这两种术式多用于U度根分叉病变,通过牙龈切除术及根向复位瓣术消除根分叉IX域的牙周袋,使菌斑易于控制以消除牙周炎症。牙龈切除术即切除有浅牙周袋的牙龈组织,并进行形态修整,使其恢复生理外形的手术方法。根尖向复位瓣术是将龈粘骨膜瓣朝根尖方向推移,从而既达到消除牙周袋之目的,乂加宽附着龈,加深前庭沟的手术方法。1.2牙体成形术牙体成形术通过修整根分叉冠方的牙外形,如消除颊沟,使菌斑易于控制,增加根分叉区入口的宽度,同时也减小了根分义区损害的水平深度。这种方法

3、常用于I度和II度根分叉损害。根分叉区可以有修复物,但其边缘轮廓必须平坦,且修复体边缘尽量位于龈上。牙体成形术后除要提高病人菌斑控制能力外还须注意下列潜在问题:牙敏感症、牙髓损害、根面龋等。1.3骨切除-骨成形术骨切除-骨成形术是用手术法纠正骨畸形,建立生理性骨斜面形态,从而使牙龈外形也恢复和保持生理外形。使用砂石、骨锉或牙钻修整厚钝的骨隆凸或尖锐骨缘,并将不整齐的骨缘修磨成整齐的斜坡状,边缘薄,冇牙间沟和波浪形。修磨吋尽量不降低骨高度,必要吋才修除少许骨边缘。根分叉区的牙槽骨吸收可形成骨上袋或骨下袋。骨上袋若奋牙槽骨变形(如形

4、成骨架、反波浪形)以及冇骨下袋形成则需行翻瓣术并配合骨成形术、骨切除术等手术。其0的:①增加根分叉区的骨斜面,使牙龈可以铺入牙齿的凹面;②去除缺损区的骨架,以减小损害区的水平深度,形成生理性的龈外形;③配合瓣的根向复位,以减小牙周袋深度。对于严重的III度根分叉病变,骨切除术配合瓣的根向复位可以产生根分叉区隧道,从而在临床上暴露根分叉,多用于下颌磨牙,且限于:①其他术式已不适用;②根分叉区较宽广,牙根呈发散型,便于术后病人用根间刷、橡皮锥等清除菌斑;③病人以往有良好的菌斑控制能力。这种手术的缺点是易于产生根分叉区的根面龋及以后因

5、牙髓损害、菌斑聚积而导致牙周组织进•-步破坏。冇人报道,只要菌斑控制较好,定期复査,其缺点是能克服的,龋损亦和观察时间的长短无关,预后较以往报道的为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2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术对于牙周骨缺损尤其是垂直骨缺损,在翻瓣术的基础上合并进行植骨、植异体冻干骨、脱矿骨、羟磷灰石及其复合物等来修复骨缺损,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由于牙龈上皮在愈合吋沿牙根面向牙根方向快速生长,形成长上皮结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牙周组织新附着的形成,减少了牙周组织的再生。而近年来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TR)的研究和发展较好地

6、解决了这一问题。2.1使用材料生物膜材料的性质和性能直接影响着GTR技术的疗效,0前应用较多的有两大类:一类是非降解性生物膜,主要是聚四氟乙烯成分,它由上部含开放孔隙的颈圈和下部密闭的围裙两部分组成,既阻止上皮的根向下移,又能奋效的隔绝龈组织和根面的贴附,优点是性能稳定,放置吋间可由医生灵活掌握,缺点是需二次手术取出,增加了患者一定痛苦。另一类是可降解性生物膜,主要成分为胶原和聚乳酸,其优点是能在体内逐渐吸收和降解,且可作为生长诱导因子的载体,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缺点是0前很难准确控制其降解速度,不易掌握维持时间。2.2适疲证(1

7、)牙周病的垂直型骨吸收,尤其是二壁或三壁骨下袋。(2)11度或III度根分叉病变。(3)种植体或创面的早期愈合。(4)加高牙槽嵴。2.3方法步骤(1)常规消毒、铺巾、麻醉。(2)切U、翻瓣、清创、根面平整、酸处理等冋翻瓣术,翻瓣应注意充分暴露至骨嵴下,保证置膜位置和空间。(3)将预消毒处理(一般为环氧乙烷熏或7射线照射)的生物膜材料按骨缺损形态、体积范围、部位等做适当修整,覆盖于牙周创面上,四周超过缺损边缘1mm以上,冠方与龈缘基本平齐。(4)膜就位后须保证其固定良好,可悬吊缝合,以阻止和预防移位。(5)龈瓣复位缝合。(6)1周

8、后拆线。2.4术后注意事项(1)•一般注意事项冋翻瓣术。(2)非降解性膜材料术后应定期复查膜的固位情况和局部牙龈冇无炎症变化,待术后6〜8周取出,患牙再上塞治剂或缝合后上塞治剂。(1)龈缘处材料边缘易附着菌斑细菌等,应注意加强U腔清洁和维护治疗。参考文献[1】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