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245996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0
《《吴山图记》翻译及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吴山图记》翻译及赏析 《吴山图》是吴县百姓送给离任县令魏用晦的纪念品,其功用相当于众多已程式化的“去思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吴山图记》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吴山图记》 作者:《吴山图记》翻译及赏析 《吴山图》是吴县百姓送给离任县令魏用晦的纪念品,其功用相当于众多已程式化的“去思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吴山图记》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吴山图记》 作者:《吴山图记》翻译及赏析 《吴山图》是吴县百姓送给离任县令魏用晦的纪念品,其功用相当于众多已程式化的“去思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
2、来的《吴山图记》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吴山图记》 作者:《吴山图记》翻译及赏析 《吴山图》是吴县百姓送给离任县令魏用晦的纪念品,其功用相当于众多已程式化的“去思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吴山图记》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吴山图记》 作者:《吴山图记》翻译及赏析 《吴山图》是吴县百姓送给离任县令魏用晦的纪念品,其功用相当于众多已程式化的“去思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吴山图记》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吴山图记》 作者:《吴山图记》翻译及赏析 《吴山图》是吴县百姓送给离任县令魏用晦的
3、纪念品,其功用相当于众多已程式化的“去思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吴山图记》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吴山图记》 作者: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1〕,在郡治所〔2〕,分境而治〔3〕。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4〕。而灵岩〔5〕,吴之故宫在焉〔6〕,尚有西子之遗迹〔7〕。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8〕。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9〕,七十二峰沉浸其间〔10〕,则海内之奇观矣〔11〕。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12〕,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13〕。君之
4、为县,有惠爱〔14〕,百姓扳留之〔15〕,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16〕。 夫令之于民〔17〕,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18〕;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19〕,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20〕,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21〕,何复惓惓于此山哉〔22〕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23〕,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24〕。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
5、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25〕,出示此图,展玩太息〔26〕,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震川先生集》卷十六) 【注释】 〔1〕吴:吴县,今已撤销并入江苏苏州市,为吴中区。长洲:明代县名,后并入吴县。明朝二县均属苏州府管辖。 〔2〕郡治所:州府官署所在地,此处是指苏州府治。吴县和长洲县的衙门也设在苏州城内。 〔3〕治:治理。 〔4〕穹窿: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阳山:在今苏州市的西北。邓尉: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因东汉时邓禹曾
6、隐居此山而得名,山上多梅花。西脊:又称西碛山,在邓尉山西。铜井:又称铜坑山,亦在今苏州市西南,以产铜而得名。 〔5〕灵岩:山名,在今苏州市木渎镇,又名石鼓山、研石山、象山、石城山。 〔6〕吴之故宫:春秋时吴国君主夫差曾在灵岩为西施建馆娃宫。据传今灵岩山寺一带即是馆娃宫的遗址。 〔7〕尚:还。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越国君主勾践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西施备受吴王宠爱。相传吴王曾在灵岩山上为西施建有琴台、梳妆台等。 〔8〕若:像。虎丘:山名,一名海涌山。在江苏苏州市西北阊门外。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于此,
7、三日有虎踞于上,故名。唐王朝避其先世李虎讳,改称武丘。后复旧名。泉石幽胜,上有塔,登眺则全城在目,为苏州名胜。剑池:池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虎丘山。相传秦始皇东巡时在这里找寻过吴王阖庐的宝剑;一说阖庐葬在这里,曾用鱼阳扁诸等宝剑各三千殉葬,故名。天平:山名,在灵岩山北,因山顶方平,故名天平山。尚方:山名,又称上方山、楞枷山,在原吴县西南。支硎(xíng形):山名,在原吴县西南,相传晋代名僧支遁曾隐于此山。 〔9〕太湖:在今江苏省南部,面积二千四百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旧说有三万六千公顷。 〔10〕七十二
8、峰:太湖中有大小岛屿四十八个,加上沿湖的山峰和半岛,号称七十二峰。尤以洞庭东山、西山、马迹山、三山、鼋头渚最为有名。沉浸:浸入水中。 〔11〕海内:古人以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以内为海内。犹言天下。《战国策·秦策一》云:“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12〕同年:封建时代同一年中举或同一年登进士第的互相称同年。为吴县:出任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