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有效性初探

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有效性初探

ID:21226992

大小:3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0

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有效性初探_第1页
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有效性初探_第2页
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有效性初探_第3页
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有效性初探_第4页
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有效性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有效性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有效性初探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有效性初探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有效性初探肖宏伟高三的教学以复习课为主。有种观点认为,高三复习强调的是效率,不必象新授课那样创设问题情景,没有必要进行科学探究,于是“教师详细知识归纳+大量习题训练”成为高三复习常见模式。很多学生也认为复习课就是知识的重复,听课兴趣不高。其实如何进行有效的“重复”,如何在“重复”中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优化思维品质,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高三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本人连续担任高三毕业班的教学,逐步在复习目标的有效性、复习课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习题设计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一些

2、探索。一、把握复习目标的落点,强化目标的有效性一节有效的复习课,首先要有清晰、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本节课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应该得到的发展。高三的复习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考试说明》是指导整个复习全过程的刚性文件,因此在确定每一节课的复习目标时,教师应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的有关要求,结合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本节课学生应该达成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例如在专题复习阶段,我开设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专题,其中有一个小专题——“常见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阶段重点要求掌握其检验方法的物质有:Cl-、SO42-、NH4+、

3、Na2CO3与NaHCO3、Fe2+与Fe3+、Mg2+与Al3+等,但如果将复习目标仅仅定位在掌握这几种物质的检验方法,我的学生可能会觉得太简单,因为在第一轮的系统复习阶段,他们已经能够熟练书写单个上述物质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步骤,于是我反复体会《考试说明》中关于高考命题是以“能力立意”的“选拔性”考试的含义,揣摩实验方案设计中的能力要求,最后将目标定位在“通过典型习题,掌握常见物质检验方案设计、评价与改进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课前设计思考题:“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为NaCl或Na2SO4或NaCl与Na2SO4的混合物,请设计实验确定该白色粉末的成分。写出

4、必要的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目的是什么?通过什么化学原理来达到目的?正确的思维顺序是什么?学生通过对题目问题的层层剖析,使实验目的具体化,找到解题的解题思路。为了进一步的强化这种解题思路的培养和训练,再设计出如下一组类似的题组:(1)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为Na2CO3或NaHCO3或NaHCO3与Na2CO3的混合物,请设计实验确定该白色粉末的成分。写出必要的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2)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为MgCl2或AlCl3或MgCl2与AlCl3的混合物,请设计实验确定该白色粉末的成分。写出必要的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3)有一包固体粉末

5、可能为FeCl2或FeCl3或FeCl2与FeCl3的混合物,请设计实验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写出必要的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4)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为Na2SO3或Na2SO4或Na2SO3与Na2SO4的混合物,请设计实验确定该白色粉末的成分。写出必要的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通过上述问题组的分析和讨论,学生明白在进行实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设计原理(选择试剂),而且还要考虑离子间的相互干扰(滴加顺序)、试剂的用量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思路,即:选择试剂→滴加顺序→试剂用量,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化学思维方法。不同的复习阶段,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复习目标的落点可能不一

6、样,教师只有把握好了复习目标的落点,才能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使目标真实、有效。二、创新复习教学模式,提高复习方法的有效性在近几年的高三教学中,我校高三化学备课组积极尝试改变传统的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摸索出“问题带考点——考点串知识——应用促能力”的复习课教学模式。该模式突出复习课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从问题情境入手,由浅入深向学生展现知识点的应用和考试要求,培养学生再次发现、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复习效果非常明显。例如:在《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专题复习中,我们首先创设问题情景:“画一个你最熟悉的原电池装置,标出电极名称、

7、电子和离子的迁移方向,写出电极反应式和反应类型。总结出原电池构成的条件。”由于是画自己最熟悉的原电池装置,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切入,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稍弱的学生大多数画的是最常见的铜锌原电池,而能力稍强的就在尝试使用不同的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当教师观察到大多数学生至少画了一个原电池装置时,通过实物投影,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分析大家画的典型装置,总结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由于所有装置都来自学生自己,同学们都很投入地进行分析,基本能够自己得出结论。接着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根据原电池的原理,能否把下面三个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