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教师签到看教育管理观

透过教师签到看教育管理观

ID:21224291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透过教师签到看教育管理观_第1页
透过教师签到看教育管理观_第2页
透过教师签到看教育管理观_第3页
透过教师签到看教育管理观_第4页
资源描述:

《透过教师签到看教育管理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透过教师签到看教育管理观本文通过对两所小学教师不签到与某重点中学的教师签到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基于不同人性假设的教育理论分析教师签到背后不同的教育管理观。最后认为其实签到或不签到本身只是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1.背景2015年冬天,我们走访了某市的两所乡(镇)中心小学(按我们到访的先后顺序简称为A校和B校),听课50余节,并开展了教师访谈和对校园进行了全面观察。期间我们留心观察了关于监督教师是否按时到校的细节。A校几乎所有任课教师都在一个大办公室,每个老师都有自己固定的办公桌

2、,每天早上8点,教务处主任准时到这里开会。放眼望去,谁的办公桌前有没有人十分清晰。B校在教务处办公室有一个“到校登记表”,每天一页,老师到校先到这里签到(写名字和到校时间)。我们当时觉得B校的登记表很好,公开,还有据可查。我们观察了两个早上,发现有位老师存在补签的情况,我们无法确定那位老师是哪个时间点到校。因此如果只根据这个登记表来考核,是有问题的。返校后不久,我们接触到一位重点高中知名的校长,她在讲话中提到“我们学校不签到,不打卡,不作突击检查”,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不签到,老师不就可以不按时到

3、校吗?签到和不签到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管理行为?产生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学校领导基于不同人性假设的不同的教育管理观。2.“人性假设”与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所谓“人性假设”,即管理中的人性观,是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人性的基本判定,以及据此判定而提出的相应的管理方针和策略。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必要前提,教育管理理论的演化与一般管理理论的演化相一致,都是以“人性假设”为其内在发展逻辑。对人性的不同认识,也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管理观。3.签到现象背后的教育管理观分析教育管理观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

4、管理形成的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树立什么样的教育管理观,无论是对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还是对实践都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就这件小事说A校和B校的领导将教师看作“工具人”或“经济人”,但是在他们的观念里人是消极的,是需要监督的。先不说签到和检查本身都会浪费时间,而且从实践上看并不能达到设立这个制度的目的,而且这做法本身是对教师的一种不信任,这种管理观明显把教师看做是被管理者,而不是学校的主人。当然我们也注意到B校的“到校登记表”上印有所有教职工的名字,包括校长,这是一种平等,这项制度是人人平等。

5、但是不签到的学校如果没有形成学校的文化氛围,教师没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其按时到校率反而不如签到的。所以是签到、检查,还是不签到、不检查,这只是一个手段,是外在的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不同的教育管理观。然而教师的管理必须在科学的教育管理观的指导下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从人性假设理论的发展和与之相对应的教育管理观的演变可以发现,“教育管理观的演变从效率至上的管理发展到人本管理,从一元管理发展到多元化管理,从管理控制走向管理对话”,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管理与人的自由本质是同一

6、的。这与我们今天所强调的“人本管理”“管理就是服务”“民主管理和参与管理”等理念都是一致的,从哲学上讲,就是使教育管理回归其本质,是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所提出的主张。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也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只是将它落实为行动需要一个过程。在教育管理领域,我们的领导和管理者及其他所有人都要认清科学发展的形势,做到真正以人为本,着眼可持续发展,形成学校、社会良好发展的氛围和组织文化,在此基础上,学校和社会将会更加和谐,学校发展也会更好更快,那时老师按时到校就不成问题了,老师能不能按

7、时到校本身也就不是问题了。:李伟涛:求知导刊2016年19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