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怪才辜鸿铭

旷世怪才辜鸿铭

ID:21208998

大小:3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0

旷世怪才辜鸿铭_第1页
旷世怪才辜鸿铭_第2页
旷世怪才辜鸿铭_第3页
旷世怪才辜鸿铭_第4页
旷世怪才辜鸿铭_第5页
资源描述:

《旷世怪才辜鸿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旷世怪才辜鸿铭作者:王学斌《文史天地》2012年第8期学贯中西、标“旧”立异、自相矛盾,这就是辜鸿铭。这样的怪才已“绝种”了。  五四时期,风云激荡,新旧杂陈,尤其是在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各色人等粉墨登场,校园里面常常是一边有人宣扬新文化,另一边却有人极力呼吁维护旧传统,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其中就有这么一位身材高挑,体型干瘪,脸庞消瘦,鼻梁高耸,眼睛深蓝,封建儒生般的半百老叟,拖着一条久不梳理的小辫子整日穿梭于红楼内外。那辫子上面压着一面平顶红结的瓜皮小帽,下面是一身枣红色的,油光可鉴的旧马褂和破长袍,袖

2、子上面斑斑点点,闪烁的尽是鼻涕和唾液的痕迹,让人感到既讨厌又可笑,其形象与整个学校的氛围极不和谐。这副遗老模样的老头就是于清末民初享有鼎鼎大名的怪才辜鸿铭。  负笈欧陆  辜鸿铭,名汤生,字鸿铭,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1856年7月19日出生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五四”前后,辜鸿铭时常把这样一段话挂在嘴边:  “辜”字在古代汉语里有三种意思:一是“罪”,一是“分裂肢体的一种酷刑”,还指“辜负”、对不住。三种意思均糟糕透顶。另据《元和姓纂》等书记载,百家姓中的“辜”姓,正是由其祖先“被辜自悔”而来,类似的姓还有救氏、赫氏、

3、谴氏,等等。  辜鸿铭说出上述一番话,倒不是自贬祖先乃负罪之人,而是另有他意。因为他祖先自康熙初年便从福建同安移居英属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已渐渐淡忘了自己的祖籍。而辜鸿铭所言“被辜自悔”,其实就是以自己未能出身于中华本土为憾。  然而,辜鸿铭并没有在这个南洋小岛呆多长时间,1867年,年仅12岁的他便跟随其义父英国人布朗远赴苏格兰接受西式教育。在中国留学史上,像辜鸿铭这样出国时间之早,年纪之小,能与之相匹者,恐怕唯有容闳一人。此经历给辜鸿铭一生平添了几分颇值夸耀的资本,他自称是“中国受过欧洲教育的

4、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  在欧洲的十几年里,辜鸿铭废寝忘食地吸收西学,他先后在英国、德国、法国读书。其间还到过意、比、奥等国游历,肚子里装了不少西方的书和知识。更出色的是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九种语言,尤其英文,写成文章,连英国人也点头称叹,认为有维多利亚时代的风味,可以同英国的大文豪卡莱尔、阿诺德相媲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年少出洋,在檀香山学得一口好英语。他认为近代中国有“三个半”英语人才,其一是辜鸿铭,其二是伍朝枢,其三是陈友仁,还有半个他没说,有人猜是他自喻,有人则说指王宠惠,但无可置疑的是他将辜鸿铭誉为第

5、一,由此亦可见辜英语造诣之高。辜获得过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欧洲著名高等学府的文、史、哲、理、工、神学科博士学位共计十三个,堪称“博士学位证书收藏家”。  辜鸿铭的留学生涯并非一帆风顺,那个时候的中国积贫积弱,中国人来到异地,往往受人鄙视,遭受不公正待遇。每当辜鸿铭走在街上,就会有人无所顾忌地跟着他叫喊:“中国佬,猪尾巴,蠢猪!”面对这种羞辱性的挑衅,他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借助智慧进行反击。他留学德国的时候,就曾小试牛刀,露过一手。有一次,他乘坐从维也纳到柏林的火车,因为旅途疲劳,闭着眼睛在那养

6、神。这时,对面空位上新上来两三个神气十足的德国青年。他们刚一坐定,就对辜鸿铭品头论足,很是缺乏教养。辜氏先是装作听不懂,没加理睬,然后不动声色地拿起面前的一张德文报纸,若无其事地倒看起来。那几个洋小子延颈一瞅,一个个乐得五官挪位,又是挤眉弄眼,又是摇头撇嘴。  洋小子们以为辜氏不懂德文,忘乎所以地放声大肆哗笑。就连旁边坐着的几位有教养的欧洲人也听不过耳,几乎忍不住要挺身加以干涉了。这时候,只见辜鸿铭懒洋洋地抬起头,那张似张非张的嘴巴,冷不防像快速嗑瓜子一般地,突然流出一连串字正腔圆,地道得不能再地道的德语:  “你们德

7、国的文字真是太简单了。若不是倒着看还真是没什么意思。甭说这种通俗的玩艺儿,就是你们的圣人歌德那部《浮士德》,我也能倒着跟你们念个一字不差。”  末了,他还用最典雅的德语,大段引诵歌德语录,教训他们该如何尊重他人。羞得那几个洋小子面红耳赤,趁火车到站,赶紧溜之大吉了。  作为一名华人,虽然身在海外,但他依然对祖国文化情有独钟。每逢周末,辜鸿铭乐此不疲地“泡”在各地的图书馆中,如饥似渴地去寻觅、翻阅欧洲所藏的中国经典著作。不过,欧洲所藏中国图书毕竟有限,况且整日奔波于各国图书馆之间,实在是费时费钱费力,绝非长久之计。187

8、8年,辜鸿铭决定结束留学生涯,返回家乡工作。也许是天假之缘,就在一次外出途径新加坡时,辜鸿铭巧遇中西通才马建忠(马建忠,字眉叔,江苏丹徒人,青年时即受西方影响,抛弃科举道路,致力于西学。1876年被派赴法国留学。1879年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帮助李鸿章办理洋务。马氏学贯中西,不仅旧学基础扎实、还精通英法语文及希腊、拉丁文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