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群筠老师课例和专着》读后感

《赵群筠老师课例和专着》读后感

ID:21202299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赵群筠老师课例和专着》读后感_第1页
《赵群筠老师课例和专着》读后感_第2页
《赵群筠老师课例和专着》读后感_第3页
《赵群筠老师课例和专着》读后感_第4页
《赵群筠老师课例和专着》读后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赵群筠老师课例和专着》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赵群筠老师课例和专着》读后感相关热词搜索:《赵群筠老师课例和专着》读后感问题教学:教师的智慧在哪里闪光?陈舒宇读赵群筠老师的课例和专着,我不禁深思:教师的智慧在哪里闪光?孔子认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学习过程处于“愤”“悱”的情绪与思维状态下产生的“启”“发”的求知需求,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抓住学生的这种需求引导启发学生。而将怎样的问题纳入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为具体的教学活动,主导权在教师。如何在问题教学中运用好问题,提高问题的质量,彰显教师智慧呢?笔者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关键问题”。一、问题该由谁生成古人教学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

2、“问题意识”。“学则须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读书无疑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也就是说,学生学习需要提出疑问,提出疑问才能进步;教师应教会没有疑问的人提出疑问,疑问解决了才算进步。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精品文档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现在我们提倡问题从学生中来。这无疑是对的。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能提问,作为平等对话的一员,教师也应该有提问的权利。教师的提问也是一种引导,有时正是教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中,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被点燃。因此问题的本身到底有谁提

3、出并不是关键,关键应在于提出什么问题,是否引导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的职责本身就是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由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来解答是一条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性的好方法。我们不能厚此薄彼,不要以为只有学生的问题才是真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就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就是假问题。如果教师在预设就已经充分预计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那么这样的技能就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上《与朱元思书》时,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结构是怎么安排的?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找出能表达作者志趣的一句话,并分

4、析其中的含义等等。我在分析问题时,陡然发现文章是先写“水异”,再写“山奇”,趁机再次追问”中心句应改为“异水奇山,天下独绝”,否则前后照应不周,学生围绕这迅速展开讨论,课堂再次被掀起了高潮,这个问题是教师的即兴生成,也是内隐的生成,是完全没有预设的,但却也收到了意外的精彩,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精品文档二、问题该如何生成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由浅入深给学生设立思维的梯度,或者说一步步提高思维的难度,让学生在“思维登山”的过程中展现出潜在的能力。通俗地说,教师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引导,关

5、键在于准确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学生引导到“跳一跳”就能够达到的地方,将学生“逼”聪明。常见的采用以下几种情况--1、巧用主干,紧扣提问提问不在多而在精,提问既要有增智性又要有逻辑性。要先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再紧扣这个“主问题”提几个相关的“子问题”,让这些问题形成一个“问题系列”,构成一定的逻辑关系,逐层深入地推进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范仲淹的崇高政治抱负是什么?。又设计了几个子问题: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文中提到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他们的思想分别怎样,写的目是什么?作者的思想又怎样?从

6、哪句话可以看出?。课堂节骤逐步推进,点出作品的写作目的既是勉励友人又是自慰。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精品文档主干式提问的内容可针对主题、意境、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因为每一篇阅读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因而教师要抓住文章的独特性来发问.例如《喂--出来》一文,全文的重心都落在了结尾上--人类破坏自然而终将遭到自然的报复。有了这样一个结尾,文章才有了意义,主体部分的细节才显得意味深长。教师可从结尾入手设置主干式问题:如果删除文章的结尾,你认为这篇小说是否还有阅读的价值?为什么?答案不是唯一的,无论是“是”还是“否”,通过思

7、考“为什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深潜至文章多处细节部分,由此来探究文章的主题意义、结构艺术及语言特色。从结尾逆推到向全文发问,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这种提问的方式可以称为逆问法。要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主干式问题常常是假问题,答案通常是教师心中预设好的,操作不当,就会压制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因而教师要确保问题的开放性。设计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课程原则--提出的问题要突出课程体系中教材的重点、难点;支撑原则--主干问题不仅是文本解读的重点,还是一堂课的脊柱,能使课堂核心部分充盈饱满;发展性原则--问题从提出到解答的过程称为“解答距”,要注意长短适合;激趣原则--问

8、题设计应尽可能从新鲜的角度巧妙切入,让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挑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