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旧城更新改造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浅议旧城更新改造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ID:21187736

大小:6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0

浅议旧城更新改造中的公众参与问题_第1页
浅议旧城更新改造中的公众参与问题_第2页
浅议旧城更新改造中的公众参与问题_第3页
浅议旧城更新改造中的公众参与问题_第4页
浅议旧城更新改造中的公众参与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旧城更新改造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旧城更新改造中的公众参与问题: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速推进,旧城更新日益成为城市规划所要注目的焦点。结合近年来旧城更新改造中公众参与的现状特点,在分析旧城更新改造引入公众参与必要性的基础上,初探了旧城更新改造中的公众参与之路。  关键词:城市规划;旧城更新;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就是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市民)对城市规划编制管理过程的参与。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公众参与逐渐成为西方城市规划的重要一环。西方城市规划主要是一种实施计划管理和空间开发的公共行动,

2、与传统上自上而下、命令式的强制性管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引入专家咨商论证、相关利益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对话协商,以求达到各集团利益的协调。这种做法,日益成为西方国家旧城更新、新区开发等城市建设中主要的操作方式和原则。19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普遍增长及城市化推进的加快,旧城更新也日益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心,一些特大城市更率先实施了一批有影响的旧城更新项目。在这一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浮现,例如城市传统风貌消失、大规模拆迁造成低收入群体的利益损失等。与此同时,公众参与日渐进入我国规划学界

3、的话语圈,这是“以人为本”、强调社会公平和福利经济的现代规划理念在我国城市规划发展进程中的体现,同时也是民主化建设逐步深入的表现。    1.我国旧城更新改造中公众参与的现状特点  1.1“被动式”的过程性参与多,“主动式”的决策性参与少  目前,旧城更新改造中的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更新改造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为了了解现状情况,而在公众中展开询问、座谈等形式的调查;另一则是在设计完成后,专业人员对公众所做的设计宣传、教育等;最后是公众在房产购买时的投资参与。这三种参与方式按照S.R.安斯汀的观点都只能

4、归为假(非)参与和象征性参与,所以从本质上说这些只是一种“被动式”的过程性参与,而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式”决策性参与——即居民对旧城更新的项目策划、投资、设计、管理等具有一定决策权的参与几乎微乎其微。  1.2关切到公众自身利益的参与多,而公共利益方面参与少  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物质生产还未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居民生活水平总体来看还比较低,而且旧城内中低收入者又比较多。这就决定了在旧城更新改造中居民的参与首先必然是与他们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物质现实(如:就业、住房、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拆迁补偿等),而对一些公共利益

5、方面(如: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城市道路的布局,旧城更新改造与城市总体发展的关系等)自然关注就少得多。这一方面虽然反映出历史与现实局限性所导致的我国居民规划素质不高的客观现实,但是不可否认长期以来规划设计者对公众参与的引导不足应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在。  1.3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实际参与的渠道和方法却很少  在旧城更新改造中,由于住宅的拆迁、安置、补偿以及就业地点的变更、邻里关系的重组等都会直接涉及到居民自身的物质利益与精神情感利益,因此,居民十分积极地要求参与到旧城更新改造中去。但是,由于我国的公众参与还处于一个起

6、步阶段,无论是从公众参与的立法、制度、机构组织,还是从具体的运行方法来看,都存在着很大的空白。这就使得公众参与,除了传统的“被动式”参与外,成了无渠之水,自然也就形成了居民参与积极性很高而现实可参与的渠道和方法却很少的尴尬局面。    2.旧城更新建设引入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2.1旧城更新中存在的矛盾  2.1.1城市历史风貌保持和居民生活环境改善之间存在的矛盾  大多数城市旧区的主体是长期发展形成的旧居住区,它们代表着城市历史文化积淀的部分。但是这些居住区往往人烟稠密,建筑拥挤,公益设施缺乏,绿化、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

7、的条件比较简陋。如何在保持城市历史风貌延续的前提下,尽可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一个重要课题。  2.1.2旧城社会经济X络和房地产开发商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  旧城老居住区通常是传统的邻里社区,长期共同生活,邻里关系密切,居民间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纽带,社区中居民的地域归属感强,社会交往X络不仅塑造了社区的情感认同,更起着经济安全X的作用,并承载着城市历史信息的传递,维系着传统市民精神的传承。然而利益驱动、效率优先的房地产商开发则倾向于以高密度、高容积率的现代型住宅小区来取代旧居住区,这种做法必然会影响乃至破坏

8、多年传承下来的社会关系X络。  2.2旧城更新中面临的社会公平诉求  我国多数旧城居住区在经历了解放初人口的膨胀、文革时期的破坏,1990年代之后外来人口涌入城市的冲击和城市职工下岗转产的过程之后,拥挤与损毁程度日重。随着我国居住形态和社会经济的变化,现今仍然生活在旧区的居民多半是没有能力脱离这些地区或是依赖旧区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