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171723
大小: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施欣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施欣颖施欣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2150)【中图分类号】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672-5085(2013)30-0302-02【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溶栓治疗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符合临床再通标准的有16例,无效5例。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加强溶栓前后的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引起部分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坏死,是一种
2、较常见并危及生命的严重心脏疾病,其早期病死率最高。近年来,随着监护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手段的进展,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性期病死率已大大下降,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进展之一,它对缩小梗死范围,挽救濒死心肌组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ecu于2012年1月一2012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共2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木组患者共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45—76岁,其中下壁心梗8例,广泛前壁心梗7例,后壁4例,前间壁2例。溶栓药物均使用阿替普酶。溶栓后血管再通16例,未通5例。起病
3、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最短为1小时,最长6小时。2溶栓的护理2.1溶栓前的护理2.1.1心理护理:由于发病急,心前区剧烈疼痛,患者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和悲观等心理障碍,缺乏心理承受力。要准确评估患者心理问题的程度及来源,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舒适。介绍主管医生护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使患者以乐观的心理对待疾病,增强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治疗。[2]2.1.2嘱其绝对卧床休息,持续鼻导管吸氧,2—4升/分钟,心电血压监测,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与血压的动态变化,记录18导联心电图以便治疗前后对照。2.1.3正确采集血标本,包括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凝全套,血清心肌酶谱等。2.1.4备好各
4、种抢救药品和器械,如心电图机,除颤器,人工呼吸机,临吋心脏起搏器,备好阿替普酶,肝素钠,抗休克药物。2.1.5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至少2条,一条选用静脉留置针,供溶栓及输注药物,另一条可根据血管情况选择,以方便多梁道给药及随吋位用抢救药物,以便病情变化吋能够及吋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2.2溶栓治疗吋的护理2.2.1可使用输液泵,以便迅速准确安全地将溶栓药物输入患者体内。2.2.2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法阿替普酶50mg用专用溶剂稀释,先静脉注射阿替普酶8mg,时间>10分钟,然后予0.9%生理盐水100ml+阿替普酶42mg静脉滴入,吋间90分钟。2.2.3使用溶栓药物过程中
5、,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冇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如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等。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2.2.4溶栓辅助治疗溶栓开始前嚼服阿司匹林300mg,以后每天100mg,长期服用。溶栓当天氯毗格雷首剂300mg口服,以后每日75mg,持续用药一年。溶栓结束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U,2次/天,连续7天。常规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2.3溶栓后的观察及护理2.3.1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以下情况,可说明溶栓治疗成功:1溶栓治疗后,2小时内胸痛缓解或消失。2溶栓治疗后2小时内抬高的S-T段恢复或下
6、降。3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血清cpk峰值提前出现。[3】2.3.2动态监测心肌酶谱,溶栓治疗后每隔2小时抽血标本监测血清cpk—次,以判断血清cpk峰值是否提前出现。2.3.3密切注意奋无出血倾向,出血部位多见于穿刺点,粘膜,偶见奋颅内,消化道和泌尿道,因此穿刺后可适当延长局部压迫止血的时间,如发现患者奋意识改变,以及人小便颜色,皮肤黏膜异常,及吋报告医生,以便调整抗凝药物剂量。2.3.4—般护理:绝对卧床休息一周,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及护工协助,避免不必要的搬动,限制探视,注意保暖,保持人便通畅,指导患者勿用力排便,必要吋按医嘱给予缓泻剂。必要吋可留置尿管,保持引流通畅
7、,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3体会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其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显著,是0前大多数医院采用主要的干预手段,且溶栓时间越早,效果越好,但要保证其安全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冇赖于我们护理人员对病情细致认真的观察,护理措施到位,以及健康教育的落实,使患者能配合治疗,从而使病情稳定,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因此,护理工作的积极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09.[2】王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