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舆论污名化与警察职业风险

浅议网络舆论污名化与警察职业风险

ID:21153923

大小: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0

浅议网络舆论污名化与警察职业风险_第1页
浅议网络舆论污名化与警察职业风险_第2页
浅议网络舆论污名化与警察职业风险_第3页
浅议网络舆论污名化与警察职业风险_第4页
浅议网络舆论污名化与警察职业风险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网络舆论污名化与警察职业风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网络舆论污名化与警察职业风险防范职业风险,可以从各个角度开展综合研究。互联X上舆论对警察的污名化,极不利于法律的实施,也加大了警察的职业风险。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群聚集的公开场合,人们往往会表现出与日常生活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的言行,这种无意识的群众心理问题,就是“广场效应”。“广场效应”在特定环境下会影响群众对法制和道德标准的判断。在中世纪的欧洲,在18世纪的法国,这类现象俯拾皆是。这种效应在虚拟世界中也一样存在。X民(izen)个体的理性会在X民群体的极端情绪中消失殆尽。“人言可畏”、“三人成虎”、“随波逐流”等现象屡见不鲜。在教育互联X中,对某些事物的“标签化”、“污名

2、化”就是实例。一、污名化的含义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之间不可能一一对应,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保真。但是,污名化不单单是对事物认识的偏差,不仅仅是认识不足,而是远远偏离了事物的真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世界的认识、对世界的适应和对世界的改造。污名化(stigmatization)是指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形成对某一事物的歪曲评价。在社会生活中,“污名化”现象很多。对警察的污名化,只是当今中国某些“亚文化”中一个具体的方面。二、污名化的表现形式我国对警察的污名化有地域、警种、时段的区别,但是一般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一)“警匪一家”论这种谬论认为,警

3、察与匪徒早已勾结,集体分赃,置普通民众的利益于不顾,随意出入人罪,徇私枉法。当然,有个别地区、个别警种、个别警察在特定时期确有这种事例,如成都火车站“派出所案”[1]。但是这种现象并不普遍,也不是常态。这种论调并未建立在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基础上,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二)“官(警)商勾结”论客观上讲,我国大陆有一些私营企业主千方百计绑定官员、绑定警察,但是,真正能够绑定警察的商人也只是个别现象。2006年,徐某以个人资产48亿元人民币进入“全球华人富豪500强”,东窗事发,判刑受罚后,2015年12月徐某因病去世。[2]可见,“官(警)商勾结”现象并不是常态,也没有好下场。从法律的角

4、度观察,在法院强制执行的过程中,法警(包括协助执行的公安干警)的行为是履行职责的合法行为,并无违规滥权的现象。同时,毋庸讳言,确有一些人将警察视为商人的“狗腿子”。因为在城市规划、强制拆迁、征收征用等场合,确有一些地方政府喜欢出动警察助威。有时,为了在招商引资竞争中胜出,“低人权保护”成了竞争砝码,在项目用地、雇工等事情上,地方政府确有一些“以警壮胆”的冲动。“以警开路”的现象比比皆是。殊不知,这会置警察于风险之中,也会助长“官(警)商勾结”论这一类谣言。(三)“无官(警)不贪”论在上升空间狭小的前提下,确有极少数警察滋生了“捞一把”的补偿心理,但是绝大部分基层警察并没有贪腐的条件

5、,也没有贪腐的目的,他们有事业心、职业荣誉感,大部分警察能够做到“慎独”、“自省”、“自律”。同时,也有一些基层警察选择辞职,更换工作环境,追求待遇优渥的职业,而不是“靠山吃山”、以权谋私。(四)“无警不色”论极少数警察由于接触社会阴暗面多,正气不够、自律不足、放纵个人欲望,以至于找“小三”、出入风俗场所,给基层民众留下了“无警不色”的负面印象。不过,泛化是不应当的,“一竹竿打落一船人”的做法是不妥的。绝大多数基层警察还是洁身自好的。三、去污名化的措施(一)正确对待传统媒体有个别小报记者包藏祸心,打着“新闻第一”的幌子,以“抓眼球”为目的,为赢得掌声与喝彩而采用非法手段,陷一线警察

6、于不义。另一方面,被访问者(危机中的警察)的素质千差万别,如果他是个精明的人,还是能躲躲闪闪,虚与委蛇,使对方抓不到什么把柄的,如记者追问得过于凌厉,他甚至可以闭口不言,“无可奉告”;如果他是个脾气暴躁、敏感自尊的人,甚至可能勃然大怒,佛袖而去。为了树立警察的良好形象,为了警媒关系的持续,“谨慎地接触”才是应有的态度。侃侃而谈,出尽风头,口无遮拦,言多必失,往往损害警察的整体现象。总之,一线警察适时退出,让执法机关“新闻发言人”出面进行危机公关,才是正途。(二)正确对待误会和误解面对社会上一部分人的误解,面对媒体的负面报道,警察应当做好职责范围内该做的事、能做的事,避免意气用事,避

7、免冲动型执法,避免报复性执法,从而逐步赢得民众的信任。个别事例中,危机公关也有良好效果。此外,与人大代表保持沟通,赢得支持也是一条化解途径。每年,“一府两院”(政府、法院、检察院)都要向当地本级权力机关递交不涉密的工作报告。“警方”(警局、警队)也可以仿效工作报告这一做法,主动联系当地人大代表,将不涉密的工作信息向其通报,消除隔阂,破除神秘感,减少工作阻力,努力赢得广泛的支持。这是一种尝试,值得考虑。(三)依法打击“行侠仗义”旗号下的极端主义行为近年来,一些人造谣生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