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察情入微的技巧

浅谈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察情入微的技巧

ID:21143008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察情入微的技巧_第1页
浅谈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察情入微的技巧_第2页
浅谈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察情入微的技巧_第3页
浅谈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察情入微的技巧_第4页
浅谈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察情入微的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察情入微的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察情入微的技巧【摘要】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如何让他们去学会感悟文意呢?从细微的情节中发现文章的精彩,这是一种朴实的方法,能收到有效理解文意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文中共探讨了五种深入引导的方法。  【关键词】察情入微策略引导方法  【】G632【】A【】1674-4810(2012)02-0059-02    语文的美丽是无穷的,怎样把这些内涵传达给学生呢?我们会经常选择各种教学方法,但我们也常忽略从细微的方面去体察分析教学策略,仍走着“填鸭式”的老路,或只留下一些热闹的场面,我们的学生却在听课时陷入一种思想的

2、空白或情感混沌之中。从一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调查表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他们渐渐失去了对语文的感触能力了,他们渐渐厌倦了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做出的那种迎合程式的表演。  反观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那些名家们对文学作品的讲解,为什么能引起人们莫大的兴趣呢?我想是那些名家的讲解能做到体察入微,能从细微的情节中发现一般读者不能发现的精彩,让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使体验得以进入意识层面,并进而清晰化,然后建构起过去的事件与行为,从而获得个人认同与建构的生活。古代评论家刘勰也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学过程就是“

3、披文以入情”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力图深入作品,把创作时的全部想法、情感、情绪重新“释放”出来,体察入微,那么学生才能让作品的人物形象美、艺术境界美再现于自己的认知过程中,才能产生情感共鸣。  那么对作品察情入微,具体有哪些策略呢?现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从作家的生平去深入察情  知人论世,这符合文学认知的普遍规律。从本人的经历去看他的思想表达是最常用的文学入微方法。  辛弃疾在他的《破阵子》里,用“可怜白发生”传达了一种悲愤之情。如果只让学生从词的字面作理解,不从辛弃疾多次受压制经历上

4、深入分析,我们的学生就难以发现作品的价值。老师的讲解应让学生知道:辛弃疾的一生有多次的报国行动,而最终他却不为君王所认同,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他的作为没有了能建功立业的好预期,人就生出一种不愉快。这种情绪多次出现,便会引出悲愤之情,英雄迟暮的悲酸感就油然而生了。因此,知人论世,最能让人看到作品的情感力度。  又如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借散步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出他从容看待苦难的洒脱胸襟。品读该文时,我们必须提到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得罪于王安石,入

5、狱,被救,被贬的故事。但这种生平的介绍还不足以让学生了解苏东坡的这种达观处事的生活态度,因为学生会问:“这种悠闲达观,不紧不慢的处事方式是真的吗?他故意反问不是说他对被贬的事耿耿于怀,不潇洒吗?”  那么我们还应引导学生深入去认识苏东坡。从他生活在一个追求意气闲适的社会说起,再从他的“候虫时鸟,自鸣自己”的自比句里告诉学生:苏东坡坚守的人生信条是求之自得自适而已。然后从他的《菜》小文评价他:“夜半饮醉,无以解酒,辄撷菜煮之。味含土膏,气饱风露,虽粱肉不能及也。人生须底物而更贪耶。”苏东坡是不会因逆境而放下悠然豁达个性的。我

6、们还应多举几个故事去证明苏东坡的豁达本性,那么学生就容易理解他在该文所表现出来的豁达是真实的了。  这种课外内容的补充,虽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但这种入微的方法却是有效的。  二从主人公与社会俗世潮流的不调和行为中察情  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与时代有着直接的关系,当主人公的追求不能达到社会的世俗要求时,我们能看到主人公的性格。  《我的叔叔于勒》中为了表现家人的虚荣心,叙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全家会同二姐夫到哲尔赛岛去游玩,而该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地方”。在没实现之前,这“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大家可能一看这叙述就

7、忽略了,并没有理解该细节的作用。在讲解时,我问学生:“这一叙述多余吗?”学生们说不出答案。我再问学生:“你去别人去不了的地方游玩,回来之后有没有露出得意之色?”学生开始明白了,穷人在穷人面前希望有吹嘘的资本,就是一种虚荣心在起作用。我们从这些细微处去鉴赏作品的表现力时,不得不佩服围绕主题能有如此高强的刻画力。  《孔乙己》中写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站着是穷人,穿长衫是有体面的人,这两者之间的不调和表现出孔乙己的迂腐本性。此处的刻画,已隐约见到孔乙己的本性。老师对这一细微之处的分析不可忽略,因为这能让学生

8、真切地感知到这个人物的可悲性。  三从社会群体常态心理去发现  我们也可以由一些通常的社会群体心理去探求故事的本质,从而达到别的分析无法触及的深处。  一直以来,老师在讲解《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时,照规范翻译了,而学生们仍觉得疑惑。他们会问:“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这时,我们可从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