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

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

ID:21138713

大小:3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9

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_第1页
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_第2页
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_第3页
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_第4页
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四组牛振宇戚亚萍石艳迟摘要论文就传统的旋转抛物面形的汽车前灯的线光源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根据物理学中的反射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光强与能流密度的关系,运用空间解析几何、微积分,建立了最优化模型。再结合Matlab和Fortran,用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本文建模的主要思想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求光路:线光源上一点P0(x0,y0,z0)朝某一方向(θ,φ)发出一条光线g在抛物面被反射,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服从反射定律,根据空间解析几何和二元函数的微分法则,求得法线方程。接

2、下来求反射线方程。论文运用解析几何知识,用入射线与法线的方向数求出反射线的方向数,再通过反射点P1写出反射线方程。得到反射线方程后,再另其与测试屏平面的方程联立,得到反射线在测试屏上的光点的坐标P3,同时可以算得反射光线与测试屏的夹角的正弦值。然后由光强、能流密度和功率P的关系,把光强I与功率P联系起来,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在空间球坐标系下取一束光束(θ,θ+△θ),(φ,△φ),这一束光的功率为△P光束经抛物面反射后在测试屏上形成面积为△S的光斑,此时,由能量守恒定律,求得该区域的能流密

3、度ω,然后积分便得到了测试屏上任意点P(x,y,z)的光强的积分表达式(未考虑直接照射光线)。结合设计规范的要求(即最优化问题的限制条件),就得到了问题一的最优化数学模型。模型的求解是论文的一大特色,这里采用直角坐标与位于离散的点光源处的空间球面坐标相结合的方法,将复杂的解析几何运算转化为离散的运算,使得求解过程教容易在计算机上实现。而且模型求解过程中,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计算光强,在处理复杂的问题时,其极强的可操作性使它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同类问题。离散化处理时,对光源发出的光线的方向,在球面坐

4、标中对出射方向角进行二维离散,求出离散的点光源在测试屏上的光强分布,并根据光线密度与照度以及光强的关系,确定出所求点的照度,进而得到模型的最优解。对某一线光源长度为2L,将其离散化为长度为△L的若干个点,然后由每一点得到测试屏的一个照度分布数据Di(S),共有N=2L/△L个照度分布数据,该2L长度的数据组成一个集合Data(2L),称为光源长度为2L时测试屏的相对照度数据。为求得规范标准下的最优解,论文引入一个灯丝功效函数:W(L)W(L)=F(C,L)当F(B,L)>2F(C,L)时W(L)

5、=F(B,L)/2当F(B,L)<2F(C,L)时功效函数的物理意义表示在达到设计规范(F(C,L)>=1,F(B,L)>=2)下,所能节省的功率,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求最小值L,这样的引入更利于了问题的求解,由于这里已将约束条件该为比值形式。反射光照图的求解是通过计算机编程在三维域进行搜索,得到测试屏上的光照轮廓。根据常识以及相关资料表明,相关的图示见论文求解过程。本文完整求解了模型所提的问题,并作了相关讨论,模型求解所得到的最优灯丝长度为4mm,这时B点和C点的光强之比为=2.49,本文还在模型

6、的假设下,得到了灯丝长度与功效函数(相当于节能比例)的离散函数关系,还得到了测试屏水平轴线Y=0,Z=25.015上固定功率的照度随灯丝长度2L以及X坐标变化的离散函数关系。关键词:汽车前灯线光源旋转抛物面光强一、问题重述安装在汽车头部的车灯的形状为一旋转抛物面,车灯的对称轴水平地指向正前方,其开口半径36毫米,深度21.6毫米。经过车灯的焦点,在与对称轴相垂直的水平方向,对称地放置一定长度的均匀分布的线光源。要求在某一设计规范标准下确定线光源的长度。该设计规范在简化后可描述如下。在焦点F正前方

7、25米处的A点放置一测试屏,屏与FA垂直,用以测试车灯的反射光。在屏上过A点引出一条与地面相平行的直线,在该直线A点的同侧取B点和C点,使AC=2AB=2.6米。要求C点的光强度不小于某一额定值(可取为1个单位),B点的光强度不小于该额定值的两倍(只须考虑一次反射)。请解决下列问题:(1)在满足该设计规范的条件下,计算线光源长度,使线光源的功率最小。(2)对得到的线光源长度,在有标尺的坐标系中画出测试屏上反射光的亮区。(3)讨论该设计规范的合理性。二、问题假设(1)线光源在直射与反射的过程中不计

8、能量损失。(2)不考虑线光源的折射、散射现象。(3)将4mm线光源等效成连续均匀分布的点光源。(4)线光源的总功率为p。(5)不考虑光在大气中的折射现象。三、问题的分析:光强I与能流密度的关系为I=c,c为光速,我们采用无量纲化计算,可以取c=1。而能流密度是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功率,因此可得:四、符号说明:直线在xoy平面上的投影线与x轴的夹角;:直线与z轴的夹角;:由线光源发出的入射线;:旋转抛物面的内法线向量;:一次反射线;:反射线与测试屏的夹角;:旋转抛物面方程;反射光光强直射光光强L线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